希望之光微露 但全球貿易恐難很快企穩
2009-4-11 9: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路透社報道,如果全球經濟近期顯露出的生命跡象是切實的,那么我們應當很快會開始看到全球貿易也有所企穩。
自雷曼兄弟去年9月崩潰以來,全球貿易活動急劇萎縮,令經濟分析師和全球領導人大受震動,因此在上周的20國(G20)峰會上承諾2,500億美元來支持貿易融資。
大部分從亞洲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都在加州的長灘港(Long Beach)卸載,但2月抵達該港口的集裝箱數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3%,當月出口則下滑37%。去年在進口回落很長時間后,出口仍在持續上升。
以此看來,本周將公布的貿易報告可能會很黯淡。美國、德國、中國和英國都定于本周公布月度貿易數據,接受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估中值顯示,這些數據料將證實,全球各國的出口都在受創。貿易通常是較晚反彈的經濟指標之一,因此即便是其它一些指標暗示全球經濟低迷的嚴重程度可能開始減輕時,貿易報告可能仍會很難看。
全球貿易的萎縮昭示了全球動蕩不僅破壞了金融業,而且波及甚廣,正如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所言,貿易在“自由落體式下滑”。有些國家的銀行從來沒有涉足那些將富有國家拉下水的有毒資產,但出口也急劇下滑,這反過來抑制國內生產和需求。
世界銀行分析師Hans Timmer稱,僅在過去五個月,全球經濟中的工業生產就已挫跌15%。“情勢轉變如此之快,真是聞所未聞,”他說,“每個國家都受到影響,包括高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無一幸免。”
經濟面顯露一線希望。在貿易之外,還是有一些指標顯示全球衰退最糟糕階段可能已過去,刺激全球股市上揚。美國、歐洲和中國近期發布的工廠活動報告都已自紀錄低點回升,且美國消費者重新開始購買基本用品之外的商品。尤其是在中國,已有令人鼓舞的跡象顯示,政府5,850億美元的支出計劃在令經濟增長重新煥發活力。中國制造業3月擴張,為去年9月以來首見。新出口訂單仍顯示萎縮,但較之前一月已有改善。
中國最早可能在周五公布貿易報告。市場密切關注該報告,以視其是否證實之前發布的那些正面數據。一些分析師對此還不是那么篤定。不論如何中國的貿易數據都尤其有用,因為其報告涵蓋3月數據,而美國、德國和英國的報告都是針對2月的情況,因此在判斷衰退是否確實減輕的時效性上就不如中國。
即使全球經濟不再下滑,貿易也可能不會很快重回危機前的運行軌道。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向全球領導人指出的,由“貪得無厭的”美國消費者支撐經濟強勁增長的時代很可能已成過往。
咨詢公司AlixPartners近期調查了5,000名美國消費者,以了解當前的危機對其支出計劃是否有長期影響。結果顯示,受訪者稱支出僅會回升到衰退前水平的86%,相當于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10%或大約1.4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