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供應鏈系統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2009-3-9 11: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世界,制造型企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普遍感到缺乏一種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傳統的單一企業競爭模式已經很難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絕對的競爭優勢。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日益惡劣,傳統單一的經營管理模式必須轉變。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一些企業紛紛在物流管理上面不斷創新,加強信息化建設,以最快速度響應市場要求,滿足不斷變化的多樣化需求。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必須能在實時的需求信息條件下,建立一種超越企業界限的新的合作關系,快速組織生產資源,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并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所謂供應鏈,就是指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制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
精益供應鏈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最基本的主要有三點,即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精益供應鏈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的統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地成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區別在哪里?一般而言,供應鏈管理涉及制造問題和物流問題兩個方面,物流涉及的是企業的非制造領域問題。兩者的主要的區別表現在:(1)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業之間的流動,而不涉及生產制造過程的活動;(2)供應鏈管理包括物流活動和制造活動;(3)供應鏈管理涉及從原材料到產品交付給最終用戶的整個物流增值過程,物流涉及企業之間的價值流過程,是企業之間的銜接管理活動。ERP系統是供應鏈信息化平臺應用的具體體現,特別是它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集成性,把制造型企業的信息流與生產制造緊密結合起來,它的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銷售(e-Sales),在企業的分銷體系運作過程中,都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對于龐大的分銷網絡,如何控制價格體系和信用政策的有效運作?如何大幅減少業務人員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在業務十分繁忙的狀況下,如何減少訂單處理過程中的人為差錯?如何提高訂單處理速度,提高客戶滿意度?復雜的分銷網絡中,如何精確追蹤每張訂單的處理狀況?在越來越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ERP系統中的銷售模塊對幫助企業提高分銷運作效率,規范運作流程會起到重大的作用,從而將嚴峻挑戰轉變為成長機會。如網上訂單:經銷商登錄交易平臺,可以直接填寫訂單信息。訂單檢查:系統會自動檢查訂單的合法性。主要的檢查:庫存檢查,信用檢查,價格檢查。訂單檢查通過后,將自動傳入ERP系統進行實際業務處理。訂單審批:當訂單檢查出現問題時,系統將觸發相關申請,管理人員審批通過后,正式訂單將傳入ERP進行實際業務處理。物流跟蹤:經銷商還可以在信息平臺上直接查到每張訂單的物流狀況以及核實、自動對賬等。
二, 需求信息,價格、庫存、出貨通知、對賬單、采購需求計劃等信息,可以從ERP系統直接取得。作為供應鏈的重要內容,商品信息,價格,庫存,出貨通知,對賬單等重要信息在業務處理部門全部輸入ERP系統,其它部門使用時,可以直接從ERP系統導出;ERP系統有一套電子采購供應鏈體系模塊,將企業采購的各個環節納入到整個系統中,保證采購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暢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信息共享,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資源,為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供應商無需安裝任何軟件,可通過互聯網,利用瀏覽器訪問電子采購平臺,與企業進行信息交互。
三, 庫存管理(e-VMI),很多企業都為庫存資金的積壓而苦惱,ERP系統提供了一種新的庫存管理思路。把供應商的庫存先寄放到企業,原材料使用后才跟供應商結算,這樣可以節省大筆庫存積壓資金。原材料的使用情況和剩余庫存供應商都可以隨時看到,供應商看到庫存不足可以主動補貨,這樣還可以減少我們的采購預測和庫存管理的工作量。VMI庫存管理方式,非常適用于規格型號變動很少的常規原材料。物料領用:生產班組領到物料后,ERP系統會自動扣減庫存。VMI庫存查詢:供應商可以通過企業的ERP信息平臺就可以查詢到剩余庫存。補貨流程:供應商發現企業物料庫存不足時,可以在線發出補貨通知單,主動給企業補貨。生產計劃發布:企業定期將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發布給供應商,以便提前備料,合理安排生產。財務結算:企業定期發布對賬單和付款通知單,供應商可以在線查詢。
有人說,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那些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占有獨特優勢的中小型供應商企業,將成為大型的裝配主導型企業追逐的對象。日本一名學者將其比喻為足球比賽中的中場爭奪戰,他認為誰能擁有這些具有獨特優勢的供應商,誰就能贏得競爭優勢。顯然,這種競爭優勢不是哪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而是整個供應鏈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在目前全球面臨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式下,制造型企業加強自己的供應鏈建設更是刻不容緩,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供應鏈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