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圈逐漸形成 京津產業移向河北
2009-3-9 10: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代表委員對京津冀給予了很大的關注。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主任研究員李和平在接受采訪時稱,隨著鐵路的發展,京津冀三地鐵路有望實現公交化。而4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鐵路局常務副局長朱惠剛透露,今年將加快京張、京唐、京沈(承德有三站)3條城際鐵路或客運專線的建設,河北境內的承德、唐山、張家口三市將和京津對接。
按照規劃,屆時,“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將真正實現,相應的其他領域也將迎來發展新機遇,使得“一小時經濟圈”的面貌日益清晰。
交通是實現一體化的連接硬件
■武義青(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
武義青稱便利的交通是京津冀一體化的硬件基礎和條件。有了四通八達的路網,京津冀的教育、人才、醫療、旅游、資源等被自然地連在一起。
北京作為首都,科技發達、人才密集,教育、醫療都很尖端,尤其是人才優勢。交通圈形成后,北京到石家莊只需一個小時,所以越來越多的專家被請到石家莊。醫院有重癥病人需要請專家會診,很快就能從北京請專家過來。高校也越來越多地從北京聘請教授。再比如說旅游,河北的文化旅游資源很豐富,時空距離拉近以后,到北京旅游的游客也可以到河北旅游,現在流行一個大北京概念,很多旅游景點可以打北京的牌子。
另外,武義青認為河北的勞動力豐富,土地、鋼鐵等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低。時空距離拉近后,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京津投資人士來河北發展。河北也可以從北京、天津主動承攬一些項目進行加工制造。
■文/本報記者付聰
高鐵網絡讓火車公交化
■天津專家:范建國(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按照相關規劃,到2010年,將建成北京-天津-塘沽城際軌道交通線,構筑京津冀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的主軸。到2020年,將建成北京-石家莊、北京-唐山-秦皇島城際軌道交通線。”范建國認為,京津冀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將極大地方便百姓出行,“半小時交通圈”、“一小時交通圈”逐漸形成。整個網絡形成后,會覆蓋到京津冀80%城市,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
“高鐵網建成,坐火車確實會像坐公交車。京津城際最短發車間隔只有3分鐘。”范建國以京津城際為例,講鐵路建設帶來的交通變化。“去年京津城際通車,北京、天津僅30分鐘的路程,這是什么概念呢?趕上上下班高峰,也許我們從北京的西城還沒到東城,但坐京津城際已經從北京到天津了。這樣就真正實現了同城化。”范建國說。
范建國透露,按規劃,今年包括京石客專、京唐城際、京保城際等鐵路開工。他認為,網絡建成后,京津周邊區域可更便捷地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擴散,更好地在分散大都市部分功能過程中獲得發展。
■文/本報記者王麗媛
“交通圈”決定“經濟圈”
■北京專家:姚永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任何一個經濟圈的形成,都需要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有一定規模的城市群,包括中心城(查看地圖)市,中小城市,集中在一定的地域內。二是城市之間要有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最核心的就是交通。”姚永玲認為,隨著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設,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形成,京津冀也將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圈”。
“作為北京腹地的河北各市,應牢牢抓住交通圈形成這個有利契機,提前做些準備以吸引北京轉移出來的行業、企業。”姚永玲建議河北省應在土地、政策、服務等方面,做好迎接北京轉移產業的準備。姚永玲建議河北各市結合自身特點與條件,提前謀劃。
她分析,一個企業選地,除了考慮成本、服務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問題。如果信息平臺不暢通,企業會失去很多機會。姚永玲建議作為承接行業地區,一方面要打造規模行業基地,另一方面可成立相關行業協會,建立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