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開剛:危機下承擔責任是積累資本的最佳時期
2009-3-8 23: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8日下午,由中華慈善總會主辦,人民政協報社、中民善文化傳媒中心承辦的“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企業社會責任”高層論壇在京舉行。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副會長鄧桐山出席論壇,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來自各地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慈善組織如何與企業更好地溝通,以及企業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的話題。
主持人:下面我們有請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易開剛演講。
易開剛:非常高興來到這里跟大家一起探討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我來自浙江工商大學,應該說對企業社會責任一直比較關注,也做了幾年的研究。2007年主持了一個國家社科基金話題,就是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我今天作為高校的工作者或者研究者對這個問題做一下闡述。
金融危機是事實,已經出現了,正在影響全中國的方方面面。企業肯定是首當其沖的,對企業的影響肯定是非常大的。我們作為中小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私營企業如何在這個大背景下生存發展,這是每個企業都關注的。
金融危機下企業要餞行企業社會責任之道,這本質是什么呢?這是科學發展之道,無數的企業實踐證明能夠承擔責任的企業,回避責任的企業、逃避責任的企業往往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危機下要有信心和信念。溫總理說信心可比黃金,我覺得責任也是黃金。沒有一個企業,百年企業不是經歷危機長大的,危機本身就是周期發展變化。不要幻想這個企業在一生中不經歷危機,這時候承擔社會責任可能是你積累社會資本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能夠不裁員不降薪,招聘更多大學生,我想員工會感謝你的。等危機過了以后這些人員會成為更多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源,這時候你承擔責任是一種態度,當然也是一種能力,更重要是一種智慧。責任的回報肯定超過利潤,做企業不是為了利潤嗎,承擔責任是能夠帶來利潤的,能夠帶來長期的回報,而且公眾的形象又非常好。我覺得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信心和信念。
第二,企業要有預見和預警的能力。浙江中小企業非常多,逆勢而上的企業不少,越是危機的時候利潤大幅度增長也不在少數。浙江的川化集團,他們去年利潤增長非常迅速,增長了150%,利潤達到了幾十億,他為什么能夠逆勢增長,我去這個公司做過調研,這個公司文化就叫社會責任感,我這個企業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這個企業本來做精細化工的,但是進入了農業,大家知道農業往往是高投入低產出,而且是短期投入都沒有回報的,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回報,這種企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發展物流業也能夠獲得很好的回報。
第三,集約和挖潛力,我們企業在危機環境下要做好集約應該,要挖革新,在不增加生產要素的情況下提高要素的生產率,提高員工的貢獻率。
第四,創新和求變。越是危機環境下越要承擔責任,我們怎么承擔戰略性責任。比如說這時候能不能在國外引進一些海外的高層人才,這時候引進成本最低。這時候如果做一些兼并、合作甚至收購一些企業,這時候收購的成本也是最低的,這是戰略性承擔責任,你既幫助了別的企業也成就了自己。
現在企業還要系統性承擔社會責任,很多企業是隨機性的,偶然性的做一些事情,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系統性社會責任的事情,系統性的來實施社會責任。
第五,現在企業在這段時間要做好學習和充電。危機的時期能夠應對要靠學習,要思考力、判斷力,有的時候生意不太好,我覺得抓住時間學習、培訓,等危機過了以后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學習、合作,與你的上游企業,與你的下游企業,與媒體、銀行學會合作,這也是一個度過危機之道。
第六,企業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關系。在危機時期可能更多的不是把著眼點放在發展上面,而是放在企業的安全。現在很多企業經常是在順境里面發展,安全的因素考慮的比較少。事實上三鹿這個企業是非常大的典型,我作為研究者有一些想法。很多企業做了很多廣告,花了很多的錢為什么不在質監上面,不在安全上面花一些工夫。一個企業連生命都沒有了還能做什么,我們一頭要抓發展,同時也不要忘記軟實力,忘記我們的安全。浙江還有一個民營企業叫華麗集團,最近做一個工程叫軟實力打造工程,事實上他已經有四家上市公司。他發現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光靠硬件不行,還要有軟實力,我覺得社會責任是軟實力最重要的體現。
以上幾點不成熟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