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地位大幅提升代表委員熱議交通物流
2009-3-6 10:0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隆重開幕,這次大會對我們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兩會代表委員都有哪些物流方面的提案議案?哪些話題將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點?將給物流業帶來哪些新的利好?
●李家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關鍵在 “綜合”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結束后,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兼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委員對記者表示:“自去年國務院對交通運輸行業進行組織結構改革以來,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正在不斷地完善。”
李家祥坦言: “目前,涵蓋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在內的綜合交通運輸框架已經完成,但是下一步如何進一步 ‘綜合’,如何發揮 ‘綜合’效應,是問題關鍵所在。”對此,李家祥提出三點建議:進一步細化和宣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概念和內涵;加快綜合性交通運輸樞紐建設,并將此項工作上升到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高度加以推進;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信息平臺建設,使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功能、效應實現最大化。他特別強調: “國家還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以保障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設和完善。”
●羅勤宏:亟待打造西部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資陽市市長羅勤宏就西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在建和建成了一批重大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歷史欠賬多,從現實基礎看,西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底子薄、配套差、發展慢的 “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已成為橫亙在發展道路上的一道 “坎”。
羅勤宏認為,從當前形勢看,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從長遠發展看,它又是夯實基礎、培育后勁的重要載體。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政策、資金支持力度。
從西部的情況看,基礎設施建設最急需解決三個問題——路、水、能。交通是經濟的動脈,應當集中精力建設一批貫通省際、通江達海、連接中心城市和二級城市的骨干高速公路、鐵路專線,打造一批輻射力強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應加快實施一批區域調水、配水的工程項目。能源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在合理布局大型能源項目,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的同時,應注意用戶受端的輸配電網絡建設,加強城鄉電網配套,盡快形成立足城市、覆蓋鄉村、服務產業的堅強電網架構。路、水、能的問題解決好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問題、城鄉統籌發展的問題,都能更好地得到解決。
●金義華:建設長江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在3月3日開幕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金義華提交了 《建議建設長江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議。
建議中,金義華說,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江航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世界上貨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在長江航運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礎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缺少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行業信息化標準和規范的制定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制約了長江航運生產力的發展,建設長江航運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工程顯得尤為緊迫。
為此,金義華建議從四個方面建設長江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在長江中上游地區武漢-重慶段進行長江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示范性工程建設試驗;盡快實施長江航運信息化規劃修編;強化協調合作機制建設;加快長江航運綜合服務信息資源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