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舉動關系全球經濟走向,海外與本土記者視角空前一致

2009-3-6 7: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今年的兩會,記者發現海外記者與內地記者的新聞視點頗為一致,原因何在?
  傳統上,海外媒體與內地記者處理新聞點的角度經常有很大出入。內地記者擅長從“宏觀入手”,說政績,談發展。而海外媒體的記者更看重細節,以小見大,一個數字、一個案例,就是他們眼中最好的新聞點。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低迷,而中國這邊尚好。中國能不能“保八”,如何“保八”,不但是內地記者關心的問題,更是海外媒體的研究對象,“振興經濟”、“應對危機”不約而同地成為報道今年兩會的海外記者關注的核心話題。
  今年報名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已超3000名,其中外國記者就達800多名,甚至遠在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南非,都首次派來記者報道中國兩會。而2008年底在華盛頓舉行的G20金融峰會,參加的外國記者也不過1000多人。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和世界媒體更加關注中國、關注中國兩會。”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分析說。他表示,今年采訪兩會的外國記者涵蓋世界五大洲,且路透、法新、彭博等西方主流媒體都大大增加了報道力量。
  《挪威日報》的記者盧英曾采訪過中國兩會,她說,自己這次關注的問題“非常集中”,以往在中國兩會上可以采訪的話題很多,比如立法、教育、環境保護等。但是今年很特殊,全球都在與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作斗爭,所以中國政府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措施非常引人注目。她說,“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挪威人民都很關注中國的新聞。”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3月2日刊發的《中國兩會召開在即經濟刺激備受關注》文章稱,美國等其他國家高度關注此次全國人大會議中出爐的政策,因為他們都指望中國能通過喚醒國人的消費能力來救全球經濟于水火之中。經濟學家說,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需要在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如此一來人們才有信心進行消費,而不是把錢都存進銀行。
  文章引述了康奈爾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區前負責人普拉薩德的觀點,中國有資源來激發經濟,并使之改變航道;針對社會支出宣布的宏大計劃將能夠安撫中國消費者,部分抵消此次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感。普拉薩德說,這也有可能在國際舞臺上給中國帶來回報,因為它表明了中國支持全球需求,而不只是依賴外界需求來重振自己的經濟增長。
  路透社以“中國高層號召私企不裁員”的角度,報道中國如何應對“復雜的、嚴重的”經濟危機。這篇文章表示,經濟和民生問題列入了兩會的首要日程,中國高層號召民營企業履行他們的社會責任,不裁員,不減薪。
  美聯社2日以“中國兩會關注經濟問題和刺激計劃”為題報道稱,經濟問題將是本次兩會的最主要關注點。報道特別提到,這是去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首次召開兩會,預計兩項會議可能催生更多經濟刺激措施。
  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的近況非常不妙,俄羅斯的記者也著急到兩會“取經”。俄羅斯《經濟》雜志記者馬克·扎瓦次基說:“‘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是我這次報道中國兩會的主要關注點。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任何媒體都沒有理由不關注中國。”他說:“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攬子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我想采訪一些經濟領域的代表委員。另外還想聽聽基層代表的反映。要真正了解中國,就必須了解地方的情況。”
  來自日本的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則干脆地表示,中國的經濟千萬不要嚴重下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么對世界經濟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看來,中國此時如果“感冒”了,那世界的前景就更不妙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