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
2009-3-5 15: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等。至此,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塵埃落定。另有幾個呼聲頗高的產業置身其外,而原本“低調”的物流業卻“榜上有名”,不少人頗感意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賀登才日前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其實,作為我國物流業第一個專項規劃,也是十大產業中唯一的服務業規劃,能夠躋身其中,既恰如其分,又水到渠成,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駕馭宏觀經濟的高超藝術。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物流業縱貫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橫跨國民經濟各個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與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9.89萬億元。即每1個單位的GDP需要3個單位的物流量來支撐。
目前,我國服務業比重和發展水平仍然偏低,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嚴重滯后,不僅加劇了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壓力,對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也是明顯的制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強三次產業的協調性,需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作為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2008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5%。也就是說,物流業每增加6.06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服務業增加一個百分點,對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最近,國務院出臺了“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措施的有效落實,都有賴于物流業高效運作。把物流業列入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是發揮物流業基礎性作用,落實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手段。
賀登才表示,我國物流業引進物流概念只有30年時間,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總體水平落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還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還是18.1%,高出發達國家一倍左右。也就是說,這個比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創造2800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差距很大,潛力也很大。
當前,物流業同樣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一是實物量增速回落,需求急劇減少的壓力。2008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幅度,比2007年回落了6.7和1.9個百分點。二是企業經營困難,效益普遍下滑的壓力。大多數物流企業銷售萎縮,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有些地區的部分企業開始退出物流行業。三是資金短缺,投資不足的壓力。四是外資企業競爭加劇,國內產業安全的壓力。因此,國務院出臺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十分必要,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