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9年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外貿出口不會大萎縮
2009-3-4 1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在1月份呈現出雙降格局。 其實這種漲幅的持續快速回落始自2008年下半年,CPI同比漲幅由2008年4月的8.5%降至今年1月的1%;PPI的同比漲幅由2008年8月的10.1%回落到今年1月的-3.3%。
CPI和PPI的雙降,令各方對我國經濟是否會發生通縮的擔心不斷增大。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預計我國經濟今年發生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流通中貨幣數量不會減少
通貨緊縮的表現既有流通中貨幣數量的變化,也有價格總水平的變化。這二者存在著差別。流通中貨幣數量的變化,在不同條件下導致需求擴大的程度是不同的,而價格總水平變化則不僅取決于需求的變化,也決定于供給的變化。
從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來看,2008年下半年我國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宏觀調控目標從雙防轉為一保一控,并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與此同時,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5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4次下調存貸款利率,取消貸款額度管理。這些政策的效果已開始初步顯現,2008年12月份,銀行貸款增加了7000多億元,今年1月份,又增加了1.62萬億元,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迅速增加,流動性迅速擴大。從未來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執行,貸款會繼續較快增長,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會繼續較快增加,資金流動性會加快擴大。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流通中貨幣數量不會發生減少,也不會發生由此而導致的市場需求的減少。
國內需求會逐漸擴大
從國內市場需求來看,首先不會出現較明顯的庫存調整。2008年,初級產品價格大漲大落,導致了企業預期的強烈變化。受預期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國內企業大量增加庫存;而9月份以后又大量拋售庫存。庫存數量的變化對經濟總需求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是引起2008年四季度工業增長速度迅速減慢的主要原因。而2009年供求總量總體平衡,價格水平總體走勢低平,因此不會導致預期的強烈變化,也不會導致明顯的庫存調整活動。由拋售庫存導致的經濟總需求陡然減少的情況預計不會再次出現。
其次,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會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會擴大經濟總需求。受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原來國內需求受政策約束的狀況轉變為受到政策的推動,內需必然會擴大。我國的投資增長一直由市場和政府這兩個發動機在推動,即行政主導投資和市場引導的投資。目前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增加很快。對于中央增加投資的活動,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加快發展的熱情高漲。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安排的投資規模已超過17萬億元。因此,政府主導的投資將快速增長。
第三,消費結構升級活動方興未艾,車市和房市有望逐步回暖,并將帶動市場需求的加快擴大。目前,中國消費結構升級遠未完成。從汽車的普及程度、居住狀況來看,遠未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規劃目標,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更大。在收入增長的支持下,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必然會持續不斷地推進下去。因此,中國的汽車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沒有理由長期低迷。
從車市來看,隨著燃油稅改革、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推出,再加上成品油價格變化、汽車生產企業降價提質、消費者自2008年5月份之后不斷累積買車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預計今年國內汽車市場會由低迷重新轉向活躍。
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從去年到現在買房需求也累積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些需求之所以沒有釋放,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受“買漲不買落”的心理預期影響。而目前隨著銀根的松動和股市波動減緩,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有望緩解。這種狀況持續一段時間后,將逐漸改變買落預期,釋放買房需求。預計今年買房需求會增加,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會較快擴大。
出口不會大幅萎縮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會進一步加大,會從虛擬經濟領域進一步轉到實體經濟領域,國際貿易量會進一步減少。但是,外貿出口預計不會出現大幅度萎縮。我國的外貿出口產業經過了從2006年開始的艱難調整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相應的發展能力。而今年又得到了政策的積極支持,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在提升。考慮到我國外貿出口產品大多數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方面,且價格低廉,質量不斷提高,因此抵御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強。
綜觀之,2009年既不會出現流通中貨幣數量的減少,也不會出現經濟總需求增速繼續減慢,因此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若從價格總水平觀察,由于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走低,我國經濟總供求關系趨于平衡或局部供大于求,因此價格總水平的同比漲幅可能在低位運行。但這不意味需求增長的繼續減慢,也不意味經濟增長的進一步減慢;只是意味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和產業的調整升級活動更加普遍。這對于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都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