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物流振興規劃》凸顯五大主題

2009-3-31 22: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近日已由國務院各部門分頭落實的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將貫穿資源整合、物流外包、專業物流、物流園區和信息化建設五大主題,核心是打造我國現代物流產業。 
專家指出,對待物流業振興規劃眼界要放寬,思路要打開,不能僅著眼于物流行業內,更要關注規劃的衍生效應,發現其帶動和延伸到的其他產業機會。 
現代物流業剛剛起步 
業內人士表示,物流行業能入選十大振興規劃,是因為物流業在現代服務業中與工業制造業關聯度最高,直接影響工業品的綜合效益。據測算,在全國物流總額中,工業品運輸的金額達到了總額的88.8%。物流行業的發展必須依托這些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這些產業跟國內外市場相連的重要載體。 
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4.77%,遠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預計2009年-2010年的增速在15%以上,遠遠高于全球4%左右的增速。 
銀河證券陳雷認為,國際上一般用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來衡量國家物流行業的整體效率。如果我國能將這個比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創造3000億元的經濟效益。根據聯合國開發署的估計,我國工業品的流通費用約占產品成本的20%-40%,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9%-10%。這說明,我國物流行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資源整合的角度看,改變我國物流業“低度集中、高度分散”的市場結構必然催生大規模的龍頭企業。以上海機場(600009)和白云機場(600004)為代表的航空物流業或將是全球快速物流的最大受益者。
物流外包空間巨大 
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是現代企業經營的必由之路。據了解,美國第三方物流業的收入由2000年的500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300億美元。美國的第三方物流不僅承擔倉儲或運輸的單項業務,而且負責配貨、送貨、庫存管理、收貨驗貨以及調貨分裝等綜合性客戶物流業務。 
數據顯示,2000年-2007年,我國物流外包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目前超過90%的外資企業有外包需求。預計2008-2010年我國物流外包市場的增速將為25%-30%。 
在上市公司陣營中,外運發展(600270)、鐵龍物流(600125)和中儲股份(600787)都是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他們擁有較好的品牌優勢、網絡優勢和規模優勢,并具備提供綜合性增值服務的良好基礎,也最有可能成為行業收購兼并的先行者。 
而中小板的怡亞通(002183)和飛馬國際(002210)則憑借完善的服務網絡和領先的IT系統與客戶形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將傳統的物流服務商角色深化到商務層次。 
行業研究員表示,如果國家在物流外包的具體政策上給予支持,這些公司將在未來的市場開發中占盡先機。 
專業化物流壁壘較高 
陳雷認為,為汽車、能源和礦產等提供專業化物流也是物流外包的重要方面。這些專業化公司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專業設備和相關經驗,并在行業中擁有較好的信譽,因此競爭相對緩和。一旦上游行業進入高成長期,這些專業化公司的業績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例如,中化國際(600500)在液體化工品航運業務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五礦發展(600058)也正在積極發展鋼鐵物流業務,澳洋順昌(002245)則是面向IT產品制造商提供金屬材料的倉儲、分揀、套裁、包裝、配送等完整供應鏈服務。保稅科技(600794)作為內陸為數不多的化工產品保稅區,在化工品保稅倉儲和中轉接卸業務上獨樹一幟。總體來看,專業化物流因其壁壘較高而享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物流園區是重點
在物流園區方面,國家將出臺物流園區建設統一規范的標準,以發揮物流園區的整體優勢和規模優勢,實現企業物流的專業化和互補化。飛馬國際擁有的黃江塑膠物流園即是其中的代表。 
物流信息化是亮點 
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IT技術物流業的應用熱點主要包括RFID技術(即射頻電子標簽技術)、GPS定位服務、移動溝通(公司與外出司機之間及時傳遞在途信息、天氣交通狀況、其他信息提醒等)和物流管理軟件及客戶服務軟件。 
目前,介入到物流管理軟件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用友軟件(600588),在鐵路通信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中國軟件(600536),在RFID領域擴展的上市公司有遠光軟件(002161)、同方股份(600100)。 
值得注意的是,遠望谷(002161)是鐵路系統僅有的兩家RFID(電子標簽)相關產品提供商,產品具有技術先進性和高利潤率特征。RFID技術在我國普及率尚低,未來趨勢是逐步獲得全面推廣應用。公司正在努力拓展在鐵路以外的RFID技術的應用,包括軍事應用、物流、集裝箱、煙草、畜牧業食品安全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