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供應鏈”將倒逼污染企業作出整改
2009-3-3 10: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目前,我國水資源的矛盾并沒有能夠得到緩解,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現在正面臨著高速的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在進行中。與此同時,我們不但為滿足自身的需求而生產,而且為整個全球生產,作為世界工廠我們承受了一個巨大的環境代價,承受了巨大的環境壓力。我國有限的水資源進一步受到了壓力,加之環境管理機制還存在缺陷,實際上水資源所面臨的幾個重大矛盾今天依然嚴峻。比如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包括河流生態破壞,最多可以說是局部有所改善。
在環保方面,僅僅是跨國公司作出整改是不夠的,這里面大量的本地企業以及港資、臺資、韓國的企業,它們對于公眾的壓力不敏感,罰款不怕,在中國罰款也低;說到曝光,就是政府曝光他們處罰他們也都不怕,公眾質疑他們更是不在乎。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個壓力傳遞給他們,最終我們決定通過供應鏈,因為在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的加工和生產基地,很多西方國家實際上已經把他們的加工業主要的部分都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轉移到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通過供應鏈能夠影響到成千上萬的企業。
我們在2008年開發了供應鏈管理體系,這個叫做綠色選擇聯盟的管理體系在2008年8月發布之后,現在已經有一批大型企業比較積極地在運用這樣一個工具去管理他們的供貨商。方法很簡單,各級環保部門發布了幾萬條污染企業的記錄,而大型企業數百家到上萬家不等的供貨商將這兩個名單一比對,立刻會發現在其供應商中是否存在政府查處的環境違規企業。以往他們有些是真的想做,但是以往做不了,有些也許是借口,也就是說在中國不知道哪家企業誰污染誰不污染,只能看他們的價格和質量。但是現在這個理由變得很牽強了,因為很簡單,通過搜索引擎一查,立刻會知道政府部門有沒有公開查處過這家企業。
現在確實有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在這樣去做了,他們當中比較突出的像美國的通用電器、沃爾瑪、耐克以及香港的大型紡織企業溢達,他們實際上都使用這個數據庫,對他們的供應商進行了搜索。這些企業對其上萬家的供應商進行搜索甄別,發現這些問題以后,他們當中的多數會向這些企業發出信函,希望他們能夠說明到底出現什么問題,其中一些企業還對供應商進行了追蹤審核。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一些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還是比較突出的。比如美國通用電器,在發現一家位于中國上海的供貨商連續出現在我們的名單上,他們在第二周就前往這個企業進行一個調查;后來再回來交流的時候,告知我們他們先后去了十次,確保供應商的廢水確實能夠達到中國的排放標準。
以往前來溝通的主要是跨國公司,但這段時間以來,出現了更多港臺和韓國企業,也有本地企業。他們有時不知道為什么要做,但還是前來說明了企業出現的問題以及整改情況,因為企業的總部接到客戶企業的要求,一定要說明,希望能夠把這些說明刊登出來,以便公眾能夠了解。通過供應鏈,公眾壓力從有品牌的、講究環境原則的企業,傳遞到企業為數眾多的供應商。
現在進一步思考,如果這些大型企業能夠推動企業中負責任的大型供貨商也作出這樣的承諾,也就是不用污染企業做供貨商,那就能將這個壓力沿著供應鏈一直傳遞下去。讓這些企業能夠更多的置身于公共的監督之下,在這種監督之下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其實我們所做的并不是說找企業的麻煩,或者要去干擾企業的生意,完全不是這樣,我們認為企業對社會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為企業沒有權利為了盈利而影響到別人的環境權益,影響到全社會的環境利益。我們的觀點是企業需要加以改變,但是我們希望看到良性的推動、良性的互動。我們現在所做的是推動互動關系的工作,將政府監管的這些數據整理起來,讓公眾可以更容易獲取,通過大眾媒體將這些信息更好地傳播出去。當公眾可以獲取這些信息的情況下,就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壓力,企業將這個壓力轉化成動力去整改,最終達到環境守法,在這個基礎之上希望未來進一步提高,這樣就形成了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更良性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