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首推綠色供應鏈
2009-3-3 10: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惜純
從2009年1月開始,沃爾瑪與1萬多家中國供應商開始執行一份新的供貨協議,如果供應商達不到新的標準,就會被取消資格。
“如果你賣給我一雙球鞋,希望你能告訴我這雙球鞋是在哪里加工完成的,有哪些承包商參與其中;當這雙鞋有毛病時,你能準確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是沃爾瑪公司副董事長麥道克在不久前一次峰會上的表態。麥道克表示,沃爾瑪的目標是到2012年消除因產品質量不過關而發生退貨的現象。
據悉,沃爾瑪新供應商協議首批在服裝領域施行,然后推廣到家居用品、玩具直至覆蓋到所有的商品領域。新協議率先在出口到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中國供應商中實行。3個月后,推廣到全球所有向美國、英國、加拿大3國出口的供應商。3年后,所有與沃爾瑪簽署協議的供應商都必須簽署這一協議。到2012年,沃爾瑪還要求所有直接供應商從環保和社會責任達到最高等級的工廠采購的產品比重達到95%。沃爾瑪這一新規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夾心餅干
商品一應俱全,陳列干凈利落,居家過日子所需要的物品在這里都能買到。到過沃爾瑪的人,對沃爾瑪的商品有一種全新的感受。
作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每年會從供應商處采購大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有400多個采購經理專門負責。為了優化供應鏈,處于夾心餅干位置的沃爾瑪對采購流程控制極為嚴格。
一位曾在沃爾瑪工作過的員工說,當沃爾瑪需要采購商品時,會花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去考察這個行業內的制造企業,或召開供應商大會吸引優秀的工廠來參加,然后確定供應商,而且會對工廠進行認證。在生產過程中和結束時,都會安排一次產品質量檢查。
“商業信用是中國企業成為沃爾瑪供應商的首要保障,同時供應商還必須通過其長達半年的考驗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分析說,沃爾瑪要求每一種產品都要符合4個檢驗標準:會不會提高沃爾瑪質量、會不會改善它的價格、會不會增加它的價值、會不會豐富它的種類。怎么包裝產品,對成功的供應商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沃爾瑪88%的貨物由當地供貨商提供,但供貨商必須通過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相關認證。
比如此次在環保方面,沃爾瑪將對供應商及其下單工廠廢氣排放、廢水處理以及有毒物質和危險廢棄物處理是否達到相關環保認證進行審查。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沃爾瑪還要求所有直接進口商以及所有自有品牌和非品牌的供應商申報加工工廠的名稱以及廠址,這表明沃爾瑪的綠色采購計劃不僅限于產品本身,還包括整個生產的過程。
漁翁之道
走進任何一家沃爾瑪超市,都可以見到 “天天平價”的大標語。生鮮、干貨、個人用品等標有 “驚爆價”、“買就送”的宣傳單,而門店也隨處可見折價促銷的牌子。
同樣牌子的商品,這里和別的地方價格相差約20%~30%。不僅如此,沃爾瑪近日還高調宣布,從2月4日起,在國內64個城市的117家商場啟動大規模降價促銷活動。其中,大部分商品折扣達20%,部分商品降價幅度54%。
從以往經驗來看,沃爾瑪通常會要求供應商自己消化新增成本。所以,在商場讓利折價的同時,沃爾瑪也在積極向供應鏈尋求利潤。
沃爾瑪認為,在行使環保的過程中,獲取利潤效益,不失為成本削減的一大良策。例如,它曾要求一家供應商簡化玩具的包裝,這一簡單的舉動,不僅使沃爾瑪每年少用497個集裝箱,從而節省240萬美元的運輸費用,而且還能省下約3800棵樹及上千桶油。
每周光臨沃爾瑪的顧客就有1.76億人次。目前,沃爾瑪在全球開設了超過7000家商場,員工總數190多萬人,分布在全球14個國家。沃爾瑪從食品到衣物、再到電器設備的 “每日低價”策略也因此受益匪淺。
消費者好像是一個圓心,零售商圍著消費者轉,生產商圍著零售商轉,元器件供應商圍著生產商轉,環環相扣。但零售商比制造商更加接近消費者,沃爾瑪深諳此道。
在供應商的心目中,沃爾瑪就像一只螺旋,從一開始接觸,它就會旋轉著深入這些制造企業的軀體,所以,它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快地了解顧客的需求,更快地將這種了解轉化為行動。
終端倒逼
由于沃爾瑪一直奉行低價策略,在采購中憑借強勢地位控制商品的定價權,對供應商利潤空間擠壓嚴重。在目前成本大幅上漲的狀況下,不少供應商已經無利可圖。
在中國,沃爾瑪商店銷售的95%的商品都是 “中國造”,這樣既節約成本,又適應當地顧客的消費習慣。但同時應該看到,中國流通企業99%以上是中小企業,占全國中小企業的70%。此次新的采購協議設置環保和安全門檻,對一些中小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何應對零售運營商終端的降價不降質?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供應商則想到通過產品創新來化解提價難題。
一些有經驗的供應商表示,在利潤受到擠壓的情況下,產品技術創新可能是幫助企業平穩渡過危機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新產品的定價是沒有可比性的,因此可以根據現實的成本情況來定價。
“3個月時間的充足準備,帶著3大包國內生產的樣品去了沃爾瑪總部。結果對方只給了我們45分鐘的時間介紹企業和產品。合作之前,沃爾瑪要求先簽一份知識產權承諾函:我們所提供的樣品和產品不能有知識產權侵權。當時心里沒底,結果放棄了這筆訂單。”這是貝發集團 (以下簡稱貝發)有關負責人對當時競價沃爾瑪的一段回憶。
兩年多后,貝發再次與沃爾瑪面對面,但貝發推介團隊的第一句話卻是: “我們推薦的每一款產品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當年,沃爾瑪給貝發下了400多萬美元的訂單,這是中國文具企業第一次成為沃爾瑪的文具供應商,也是貝發第一次打入歐美市場。
此后,新型環保材料筆、換囊筆、可注墨棉芯水性筆……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成為貝發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在世界著名的 “價格屠夫”面前,貝發的技術創新范圍越來越寬。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分析說,零售商對所采購商品環保問題開始關注,雖然環保標準會增加生產企業的成本,同時帶來價格的提升,但在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環保是未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