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系列評論(二)
2009-3-28 12: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升級發展 任重道遠
□本報評論員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09年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認真實施包括現代物流業等十大調整和振興規劃……而做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簡稱“物流規劃”)實施工作,需相關各方首先要深刻領會“物流規劃”的重大意義,明確“物流規劃”的主要任務。
“物流規劃”明確提出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十大主要任務 (簡稱 “十大任務”),這就是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快物流企業兼并重組,推動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優化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與協調,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加強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十大任務”不但從當前實際出發,提出了物流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從戰略發展高度上,提出了我國物流業發展所需要的市場環境建設等任務。
“十大任務”著眼于我國物流整體水平的提高,推進我國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升級。由于我國物流業起步晚,物流業整體水平依然較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一直高出發達國家的一倍多,這顯示出我國物流效率不高。近年這一數據雖在降低,但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降幅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國物流業粗放發展的模式一直沒有較大改觀,物流企業“弱、小、散”的局面依然存在。 “十大任務”一方面意在改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環境,營造現代物流發展平臺;另一方面,努力推進企業向標準化、現代化和專業化發展,促進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這必然推動我國傳統物流業實現質的飛躍。
“十大任務”著眼于我國物流產業的 “科技興業、創新發展”。由于我國物流業進入門檻低,很多物流企業只能承接簡單的倉儲、運輸等環節性服務,技術含量普遍較底,物流業呈現出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發展態勢,這和國際上運用現代科技元素的現代物流業相差甚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物流企業的生產線不只是建立在現代化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硬件設施,還建立在現代化信息高速公路等軟件平臺上。其不但要運用電子商務等虛擬平臺,還需要一系列物流技術手段。科技元素幾乎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物流業競爭的第一軟實力,創新發展也幾乎是中國作為物流后發國家能在國際市場突出重圍的關鍵因素。 “十大任務”一方面對我國物流業信息化公共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科技元素的運用;另一方面,也要求發展和運用專業化的創新物流技術和裝備。這對于實現我國物流業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服務型轉變,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十大任務”還著眼于我國物流業的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 “十大任務”在解決當前物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保先進生產力,保重點骨干企業,促進企業平穩發展的同時,更放眼于物流業的百年發展大計,從產業長遠戰略發展角度,解決制約我國物流產業振興的體制、政策和設施瓶頸,促進產業整體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這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最終的落實也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協同努力; “物流規劃”的作用也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要在產業整體提升中逐漸體現;還要看到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是建立在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等多種業態的協作上,建立在各類工商企業的聯動協同上,建立在國內與國外、區域與全國、企業與企業等和諧發展上。因此, “十大任務”也是推進我國物流業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