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鋼材現貨市場供過于求
2009-3-28 12: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陶永根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各類鋼材現貨交易市場約有六十家左右,大多分布在市區或郊縣。他們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產生的新生事物,他們為鋼材大市場、大流通、大物流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們也為上海成為國內鋼材主要集散地提供了市場環境,并培育了一大批民營鋼材貿易商……這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近幾年來,市場經營環境在不斷地變化,尤其是電子商務的普及,鋼材專業網站的發展,央企大鋼廠網上現貨市場的開辟,鋼材期貨市場的即將推出等,對鋼材現貨交易市場傳統交易模式是一個大的沖擊。
此外還有滬上部分鋼材現貨交易市場之間地理位置分布不夠合理,輻射面較窄,同質化競爭相當激烈,為了爭奪進場客商,打價格戰,結果是兩敗俱傷。
有少數鋼材現貨市場是 “一哄而上”的,基本上處于 “物業管理”狀態,市場功能不全,信息滯后,能提供給進場客商的配套服務措施較為簡單 (如僅能提供堆場、行車、電焊切割、運輸等),無法提供鐵路專用線,碼頭,流通加工等,很難吸引大型流通商或鋼廠進場,從而導致了場內人氣不足,電話稀少。
再次,原先有些鋼貿商總部是設在交易市場內,經過幾年的發展,一些大流通商自己購房或建房,將總部搬遷到離鋼廠更近,交通更方便的地方,有些大流通商或大鋼廠地區分公司已搬出市場,可能會出現場內小流通商隨它而去。
為適應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需要,上海城區產業布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有些制造業已經或正在向郊區或外地擴散,有些不符合節能環保政策的企業要 “關停并轉”,在這些區域鋼材現貨交易市場失去了供給 (有的鋼廠搬遷了)或需求 (有的造船廠,火力發電廠等搬的搬,關的關)難以支撐,其生存出現困難是意料之中的。
當然,受最近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有些大的鋼鐵流通商為減少開支,把原先設在各大現貨交易市場內的多個攤點進行了合并或調整。
綜上所述,上海鋼材現貨交易市場已經進入了供過于求態勢,它的趨勢是,兼并重組的可能性比較大,個別少數交易市場因進場客商的減少而關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