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民:危機折射改變中國鋼鐵產業結構布局信號
2009-3-28 12: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王京 發自上海
從去年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生的影響來看,中國鋼鐵市場受到了十分大的沖擊,由于鋼材價格迅速下滑,再加上消化高價庫存,鋼鐵行業已陷入全行業虧損。
在近日于上海舉辦的 “首屆中國產業增值鏈創新論壇”上,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如是表示, “在這波虧損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國有企業的虧損幅度要明顯高于民營企業。縱使在今年1~2月份,一些中小鋼鐵企業仍是盈利的,大型及國有鋼鐵企業還是虧損,估計這將是改變未來中國鋼鐵產業結構所有制布局的一個信號。”
正如業內眾所周知,去年國內鋼鐵行業整個玩起了 “過山車”,鋼價從大起轉到大落。據統計,2008年大、中型冶金企業中,80多家企業虧損多達194億元。 “2009年二月份的數據還沒出來,但從一月份的數據可以看得出,今年前兩個月應該還是虧損。”
鑒于這一情形,劉海民更為擔心地說,去年上半年,大、中型國有鋼鐵企業大多持有長期協議價的礦石,大約比當時國內市場價便宜400元~500元/噸,可現在情況發生了大的轉變。倘若今年的進口礦石談判價格降下來,國有鋼鐵企業就失去了這一優勢。對于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即使有這400元~500元/噸的差價,也是可以頑強生存下去的,但是國有鋼鐵企業這一優勢的喪失,很可能對未來兼并、重組包括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帶來影響。
當談及一月份鋼市價格的短期回暖時,劉海民認為, “實際上又走了一個反復”,基于市場對形勢的誤判,從去年11~12月表觀消費量和鋼產量到底部又拐彎上升,大家以為國家欲投資4萬億擴內需政策,開春鋼材價格需求定會明顯增長,鋼材價格也會上升,結果導致今年1~2月份鋼材價格確實出現小幅反彈,但實際的消費并沒有增加,產量反而大幅上去,再次增加了庫存。
可以看到, “從2月份下旬到現在我國鋼材價格已是屢創新低”。事實上,鋼鐵工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與國民經濟周期性變化息息相關。國民經濟不好的時候,固定資產建設定然減少,鋼材需求的缺失也會直接導致鋼材價格持續回落。
最后劉海民指出,國家出臺4萬億投資促內需計劃,并不意味著今年我國總的鋼材消費也會增加。另外,2009年鋼鐵行業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現已進入了去庫存化的階段,今后兩年是去產能化的階段即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