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郵政“賣掉”銀行
2009-3-26 12: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直以來,英國輿論對郵政系統(tǒng)的私有化向來保持著批評態(tài)度,但針對德國卻是個例外。14年前,當時的德國聯(lián)邦郵政私有化開始,德國郵政股份公司成立,英國媒體稱其為“先行者”。
4年前,在經歷了上市和多次收購之后,由德國郵政股份公司演變而來的德國郵政世界網絡公司(Deutsche Post World Net,下稱“德國郵政”)從簡單的郵遞員變成了縱橫全球的物流商和銀行家,英國媒體稱之為“歐洲郵政系統(tǒng)私有化的成功典范”。
但這一成功范例卻交出了多年來第一份極不成功的年度報告——2008年虧損近17億歐元。此前,德國郵政一直保持著每年超過10億歐元的利潤。
對很多企業(yè)而言,虧損之后是節(jié)流,但德國郵政卻選擇了“斷臂”——2月25日,德國郵政宣布完成旗下德國郵政銀行的股份出售交易。至此,德國最大的零售銀行易主,新東家是德意志銀行。
之后,德國郵政宣布更名為“德國郵政DHL(Deutsche Post DHL)”。
德國郵政發(fā)言人Susanne Stark在回復本報郵件中表示,德國郵政出售郵政銀行,退出金融領域,是為了把精力集中到郵政、物流和快遞等核心業(yè)務上。但在德國Merck Finck證券咨詢公司分析師Robert Heberger看來,郵政銀行被拋棄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其運營風險。
出售郵政銀行
在小說和電影里,家底豐厚的人往往會選擇先變賣手頭上的細軟來度過時艱。這也正是德國郵政現(xiàn)時的邏輯。
和UPS擁有的金融業(yè)務部門不同,德國郵政有一家真正的銀行,而且,還是德國最大的零售銀行——郵政銀行。1999年,德國政府將郵政銀行的所有權全部轉讓給德國郵政,后者隨即擁有郵政銀行50%加1股的股權,成為郵政銀行的絕對大股東。
作為德國銀行界的百年老店,郵政銀行于2004年單獨上市,目前市值約76億歐元。2007年,該銀行稅前利潤為9.92億歐元。在德國郵政連續(xù)多年的高利潤增長歷史中,郵政銀行的業(yè)績功不可沒。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臣”,現(xiàn)在卻必須另投他主。2月25日,德國郵政宣布,向德意志銀行出售郵政銀行股權的交易完成,交易總價值為49億歐元。
而德國郵政放棄郵政銀行的念頭并非一念之間。在金融危機之前,德國郵政就曾經為此與包括安聯(lián)保險集團、德國Commerzbank銀行等機構接觸過。
而且,德國郵政現(xiàn)任首席執(zhí)行官Frank Appel上任之后,曾對外界暗示,在德國金融界的重組中,郵政銀行會起到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德國郵政的股東們拒絕進一步涉足到金融領域,”一位德國郵政前任高管、熟悉歐洲郵政系統(tǒng)的業(yè)內資深人士在電話中向記者透露,“不過,由于郵政銀行已經融合到德國郵政的品牌形象里,要出售郵政銀行,只能是看準機會,動手,敲定交易。這中間不允許失敗。”
正因為如此,一直到去年秋天,德國郵政才明確表示放棄郵政銀行。
2008年9月11日,在德意志銀行首次確認將會收購郵政銀行之后,德國郵政出售郵政銀行的談判正式開始。
2009年1月14日,德意志銀行與德國郵政就收購郵政銀行達成了一系列換股交易。
在交易的第一部分,德國郵政以郵政銀行22.9%的股權換得德意志銀行8%的股權。在4月份之后,德國郵政可以出售這8%的德意志銀行股權的一半,在6月份之后,則可以出售剩下的另一半。
根據(jù)交易安排的第二部分,在三年之內,德國郵政將向德意志銀行發(fā)行強制可轉債,德意志銀行即可以獲得另外27.4%的股權。
當前,德國郵政與德意志銀行的換股交易還在進行中。根據(jù)郵政銀行網站公布的股權結構顯示,截至3月6日,德國郵政目前仍然暫時持有郵政銀行39.5%的股份,德意志銀行為25%加1股,機構投資者為23.7%,私人投資者為11.8%。
Stark表示,德國郵政出售郵政銀行,退出金融領域,是為了把精力集中到郵政、物流和快遞等核心業(yè)務上。
這在德國郵政《2015年戰(zhàn)略規(guī)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根據(jù)該規(guī)劃,今后郵政和物流將成為其兩大支柱,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調整,德國郵政將把目前使用的“德國郵政世界網絡公司(Deutsche Post World Net)”名稱改為“德國郵政DHL(Deutsche Post DHL)”。
但在Heberger看來,郵政銀行被拋棄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其風險。
根據(jù)2月19日郵政銀行公布的2008年業(yè)績總結顯示,報告期內該銀行出現(xiàn)巨額虧損,達到9.74億歐元。
“去年是盈利近10億歐元,今年是虧損近10億歐元,一年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發(fā)生了金融危機,”Heberger說。“在德國郵政的業(yè)務組合里,金融業(yè)務本來就顯得有點另類,而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更是直接讓德國郵政的股東們意識到了潛在的風險。”
他指出,出售郵政銀行對于緩解德國郵政的現(xiàn)金壓力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據(jù)雙方協(xié)議中的對沖安排,2月25日,繼1月份收到德意志銀行的31億歐元之后,德國郵政又再次進賬11億歐元。
為何賣銀行?
在德國郵政放手郵政銀行的背后,是其2008年巨額虧損的慘淡業(yè)績。
Uwe Funhoff在德國郵政的快遞部門當作業(yè)經理已經有九年多。但現(xiàn)在他發(fā)現(xiàn)每天手中需要處理的貨物數(shù)量開始慢慢減少。
“這大概是從去年夏末開始的。”3月5日,他在電話里回憶。Funhoff 所在的貨站位于漢堡,負責配送由歐洲其他地區(qū)運抵此地的包裹。
他說,以往卡車出站時差不多都是滿滿一車,現(xiàn)在一輛卡車裝的包裹大約只到貨艙容量的三分之二。
幾乎在同一段時間里,發(fā)生在漢堡這個貨站的一切,在圣保羅、在孟買、在馬尼拉、在德國郵政分布在全球的多個業(yè)務處上演。
這樣的劇情染紅了德國郵政2008年的財務報表。
2009年3月10日,德國郵政2008年年度報告出籠。相比2007年高達13.8億歐元的利潤,在過去的一年里,德國郵政凈虧損16.9億歐元。其中,去年第四季度令人乍舌的31.6億歐元虧損無疑是罪魁禍首,直接斷送了德國郵政保持了數(shù)年之久的增長勢頭。
“貨運量減少,美國市場上的重組,以及郵政銀行的虧損是公司無法盈利的主要因素,”德國郵政發(fā)言人Susanne Stark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寫道。
與此同時,在過去一年里,伴隨著貨物處理量不斷下滑的還有德國郵政的股價,后者到目前為止已經縮水65%。
Heberger表示,德國郵政會栽這么大一個跟頭讓人始料不及。“歐洲經濟正處于自二戰(zhàn)以來的最嚴重下滑時期,而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其商業(yè)信心指數(shù)跌到了198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惡劣的經濟環(huán)境下,市場料到物流快遞行業(yè)會受到波及,只是沒有想到會這么嚴重。預計今年德國郵政的息稅前收入會在2008年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他在電話中說。
德國郵政2008年息稅前收入超低空飛行越過預期中的24億歐元水平線,為24.1億歐元。
危機關頭,控制成本,保障現(xiàn)金流,成為了德國郵政的迫切任務。在2月26日的網絡電話會議上,德國郵政首席財務官John Allan再次強調了現(xiàn)金的重要性。他說,在極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保證現(xiàn)金流尤為重要。而且,德國郵政擬將今年的投資支出減少20%,控制在14億歐元以下。
而對于2009年,德國郵政則拒絕做業(yè)績預測。在2008年業(yè)績總結的聲明中,Appel表示:“今年對于整個物流行業(yè)來說將是極為困難的一年。考慮到運輸量下滑的不可預知性,以及經濟前景的不穩(wěn)定,公司不愿就2009年的業(yè)績給出明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