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良:科學發展實現貴港新跨越
2009-3-21 23: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今,廣西確定了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目標。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貴港如何行動?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落實"六靠"工作思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謀劃今后三年的發展,以更大的氣魄、更新的理念、更實的舉措推動貴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奪取新一輪發展的新勝利。這就是貴港的答案。
記者:目前,全球經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我國許多城市都被納入了不同的區域經濟實體或輻射范疇。貴港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同樣也具備了諸多經濟體覆蓋或輻射的條件,那么貴港如今面臨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機遇?
唐成良:可以說,貴港目前面臨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作為聯結珠三角地區與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貴港正處于承東啟西的戰略地位。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加快,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新一輪產業分工如火如荼,產業轉移呈現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從國內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為貴港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振興、優化產業結構開辟了廣闊前景。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建設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興起,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辦,有利于貴港更廣泛、更便捷進入東盟大市場,集聚更多生產要素,參與單邊多邊合作,給貴港開放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記者:面對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貴港又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把握住城市發展新的定位和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
唐成良:面對這樣的歷史發展機遇,貴港必須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謀求發展。為此,貴港在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的基礎上,著眼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出了貴港新發展的戰略目標,即抓住機遇,發揮優勢,主動融入多區域合作,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努力從地域的邊緣轉變為接軌的前沿,構筑珠三角連接北部灣的大通道,打造內河大港口,發展臨江大工業,建設區域性新興大城市,加快推進富裕文明和諧貴港建設,與全區、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確定這個戰略目標,是適應多區域經濟合作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區域發展競爭力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充分考慮了現實的可能因素,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的存在,明確了貴港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在短期來說尤其是要構筑好今后三年的發展。為此,著眼廣西新的發展戰略部署,貴港將落實"六靠"工作思路,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貴港的戰略目標,全面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以確保"十一五"指標提前實現。
記者:可以看出,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將是未來三年貴港最為緊迫的任務所在,那么這樣的一個發展計劃到三年后將會實現一個什么樣的具體目標?
唐成良:根據自治區2008年上半年工作會議的部署,結合貴港實際,充分考慮需要與可能,今后三年貴港將全面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
具體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7%,到2010年達到600億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3.2%,到2010年達到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5%,2010年達到34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6%,2010年達到1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8%,2010年達到4850元;工業化水平到2010年達到40.8%;城鎮化水平達到40.1%;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明顯加強,社會保障覆蓋面得到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市人口控制在510萬以內;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年均下降12.6%,城市污水處理率為70%,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70.9%,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3 %,水質、空氣質量等生態指標進一步改善;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綜合來看,絕大多數經濟發展指標可望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其中:2007年提前三年實現規劃目標的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提前兩年實現規劃目標的有GDP、農民人均純收入、工業增加值、工業化水平;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規劃目標的有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城鎮化水平;2010年如期實現規劃目標的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市污水處理率等。
記者:要實現"科學發展三年計劃"的目標,今后三年要突出抓好哪些工作?
唐成良:努力實現上述主要經濟指標,完全符合貴港提出"追求好、突出快"的工作要求,也是確保貴港與全國、全區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保障。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能快就不要慢、能跨越就果斷跨越的思想,按照"突破工業、壯大產業、做強港口、快速發展"的主攻方向,細化目標,搶抓機遇,負重奮進,奮發圖強。具體來說,今后三年貴港將突出抓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走"工業立市"之路,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過去,貴港由于工業"腿短",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進程。為此,貴港必須確立"工業立市"的思想,按照"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的發展理念和"規模做大、企業做強、產業鏈拉長"的思路,推進工業化進程。具體指標為:到2010年打造成產值超50億元的建材、冶煉、電力、化工和糖業"五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年產值超10億元的"十大強優企業",培育60家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規模企業,加大培育電子電器、機械制造、紡織服裝等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特色產業,力爭到201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770億元。
二是堅持項目拉動,保持投資快速增長。有能夠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大項目是實現"科學發展三年計劃"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貴港必須借助項目建設這個杠桿,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首先,重點引進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林板、羽絨、電子等資源性、財源性和生產性項目,以及建材、糖林紙、冶金等關聯配套產業上,力爭到2010年突破160億元;其次,在做好當前在建重大項目和配合做好南廣高速鐵路開工建設的同時,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高鐵三水鋁、華電二期、桂東核電站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保持投資規模的延續性;此外,全力服務現有重點企業和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鼓勵現有企業加快內涵改造和外延擴張,加快形成具有貴港特色的產業集群。
三是堅持港城互動,加快建設內河大港口。實施"港口強市"戰略,充分發揮貴港所具有西江黃金水道的獨特優勢,以港口經濟為主攻方向,堅持港城聯動、江海互動,進一步突出港口及臨港產業的地位和作用,以港口、臨港制造業大發展為龍頭,加快打造"臨港工業、港口物流"兩大基地,努力建設內河經濟強市,積極向全國內河十強港口、西南地區物流集散樞紐和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標邁進。今后一個時期,必須樹立 "以工促港、以貿養港、以城育港、以港興市、港城互動、加快發展"的新思路,加大臨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港口集疏運網絡,鞏固和拓寬市內外江海聯運航線,盡快打造便捷暢通的臨港交通和信息平臺,并加快發展旅游、工業等臨港產業。力爭到2010年,新增千噸級以上泊位14個,新增吞吐能力1000萬噸,總吞吐能力超過4000萬噸,港口吞吐能力突破5000萬噸、25萬標箱,初步形成適應溝通泛珠、連接北部灣、對接大西南的"江海聯運"新格局。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貴港和諧全面發展,貴港還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改革,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打造100億強縣。到2010年,桂平市GDP達165億元,平南縣達135億元,港北區達125億元,港南區達78億元,覃塘區達75億元,港南和覃塘區爭取達到100億元;另外,貴港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努力營造干大事創大業的社會氛圍;堅持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努力構建區域性新興大城市框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