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長春市綠園區區長王庭凱: 化危為機 乘勢而上
2009-3-21 22: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位于長春西部,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工業集中區、3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2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產業依托優勢明顯。
今年前兩個月,該區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35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同期增長35%;區本級財政留用收入完成9655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同期增長63.1%;區屬口徑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可謂全線飄紅。
在全球經濟普遍遇冷的今天,該區經濟為何出現了升溫的跡象?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以及復雜多變的形勢,怎樣對待“危”與“機”,并在“危”中求“機”呢? 2009年,該區將圍繞核心工作內容打造一個怎樣的經濟格局?帶著諸多疑問,《中國經營報》特別采訪了長春市綠園區政府王庭凱區長,就有關問題進行詮釋與解讀。
綠園,勝在哪里?
《中國經營報》:2009年綠園區經濟出現了 “開門紅”。在經濟普遍遇冷的情況下,綠園區取得這樣好的開局原因是什么?
王庭凱:首先,得益于我們始終按照長春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區情實際抓工業項目。綠園基礎差、底子薄,但工業基礎相對較好。近幾年來,依托毗鄰中國一汽集團,以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大成集團、皓月集團等大型企業坐落區內的獨特優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強市”要求,堅持工業先行、工業立區,圍繞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引進落實了一大批工業項目,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蓄了能量。
其次,多年積累的工業項目為拉動全區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近幾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全區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集中全部資源和精力抓招商、上項目。從2006年開始,每年保持開工建設100個工業項目。
第三,項目落實多、用地多,相關稅種收入隨之增多。綠園今年兩個月財政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其增量部分有一定比例源于項目落實形成的耕地占用稅等相關稅種。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好轉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長春市出臺的相關政策,助推了房地產開發特別是二手房市場的迅速升溫,為財政收入大幅增長起到了強勢拉動作用。
第四,前兩個月各項經濟指標的大幅增長,也是多年來堅持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的結果。全面實施“工業強區”戰略,通過工業經濟的發展壯大,輻射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建立了以行走機械制造配套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08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4%,軌道客車制造及配套業、汽車零部件加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
定位準確的完美“剖析”
《中國經營報》:據悉,綠園區今年新增投資非常活躍,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項目建設情況?
王庭凱:2009年,是綠園區名副其實的項目建設年,今年我區項目之多、規模之大、種類之全、后勁之足、積極性之高前所未有。
一是數量多。截止到目前,我區新續建項目達到150個,其中列入全區十大類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推進計劃的項目103個。
二是規模大。從項目投資額度上看,103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達到334.9億元,其中2009年計劃投資149.7億元。
三是種類全。103個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涵蓋工業、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拆遷、回遷、商貿旅游、物流、社會事業及民生、農業、地產、大型招商項目等10大類,體現了綠園區委、區政府“一業主導、六業并舉”的經濟工作思路。工業項目作為項目建設的主體,數量達到21個,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3個,投資1億元至5億元項目15個,投資5000萬元至1億元項目3個。
四是進展快。從目前進展情況看,有85個項目在4月末之前可辦完開工手續,4月22日,我區將舉行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集中開工儀式,預計到年末,有50個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可竣工、開業運營或投入生產、試生產。
五是質量好。在103個項目中,投資80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92個,占項目總數的89.3%。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19個,占項目總數的18.4%;投資億元至5億元項目55個,占項目總數的53.4%。例如,投資30億元的北車長春軌道客車集團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生產項目,投資20億元的長春新星宇房地產開發公司范家店棚改項目,投資15億元的吉林省俊業置地有限公司小房身棚改項目,投資12.5億元的西部新城農民回遷房項目,投資5億元的長春市巨龍風電技術有限公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生產項目,等等。
在整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今年項目建設取得這樣好的態勢,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的發展思路和目標為項目建設指明了方向。去年以來,我們確立了“依托三大引擎,借助六大發展平臺,打造一業主導,六業并舉經濟發展格局”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建設中國行走機械制造配套區、現代服務集聚區和生態宜居城區”的發展目標,在全區上下形成了綠園發展靠項目拉動、靠項目支撐、靠項目統領的共識。
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為項目建設搭建了平臺。近幾年來,我們先后建立了兩個省級開發區(綠園經濟開發區和西新工業集中區),“七通一平”面積達到18平方公里,西部新城開發區已經獲得了市里批準,正在爭取申報省級開發區,三大開發區累計總投資10億元。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對全區發展空間布局進行了科學定位,謀劃了“六大發展平臺”,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全方位的宣傳推介為引進項目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我們每年都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經濟發達地區舉辦招商說明會、項目推介會,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經貿活動,并通過外派招商代表、聘請招商顧問、設立招商辦事處等形式,全面宣傳推介綠園,廣泛收集信息,僅今年前兩個月就簽約項目42個。
良好的服務成為吸引項目落實的關鍵因素。近幾年來,我們全面推行前期手續代辦制、區級領導包保制等服務措施,為投資者提供全程跟蹤服務。項目一經簽約,責成相關部門協助企業辦理各種手續,定期走訪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了解情況,幫助研究解決各種困難。在此基礎上,區委、區政府又開展了打造“誠信服務型綠園”活動,堅持以誠信立區,以服務興區,真正為經濟服務、為企業服務、為項目建設服務,要求全區上下對投資者要“像兄長那樣尊重、像朋友那樣熱情、像親人那樣牽掛”。
產業優勢是騰飛的翅膀
《中國經營報》:據了解,最近綠園區將在北京召開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請介紹一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情況?
王庭凱: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是經長春市政府和中國北車集團精心籌劃設計,由綠園區政府與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按照“政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建立的。園區位于長春綠園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設有研發檢測、加工制造、倉儲物流三個功能分區。按照規劃設計,利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國際一流水平的軌道客車產業園,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競爭力最強、產品結構合理的鐵路客車和城軌車輛研發、制造、零部件配套、檢測維修和出口基地,園區全部建成后,產值將達到300億元至500億元。
自2007年11月園區揭牌成立以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長春市委、市政府和中國北車集團的高度關注下,經過政企雙方的共同努力,園區建設得到快速推進,產業發展載體和服務平臺功能日漸增強。
1.依托優勢強勁。3月16日,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采購合同,該高速列車試驗時速將超過400公里,價值總額達392億元人民幣。同時,投資30億元、占地1.7平方公里的高速列車制造基地項目落實園區并開工建設,年內將建成投入生產,另有30多戶大型企業入駐園區,軌道客車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園區聚集效應已經顯現。
2.區位優勢明顯。園區位于長春市區西北部,距離市中心12公里,緊鄰城區四環路,在繞城高速公路設有出口,長白公路、長農公路等國省級公路橫亙境內,交通方便快捷。
3.發展空間充足。園區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遠期規劃控制面積15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滿足主機廠未來發展及配套企業用地需求。
4.配套設施完備。自2007年11月園區揭牌成立以來,現已完成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億元,園區“七通一平”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同期開工建設的24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為落實園區的配套企業提供了創業平臺。
5.園區政策優惠。吉林省政府和長春市委、市政府分別制定了《關于加快軌道客車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建立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的決定》。對落戶園區的配套企業,“優先滿足用地需求,優先安排貼息或無息貸款”、“從2008年起建立并逐年增加長春軌道交通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入園企業可享受技術研發經費補貼、項目用地以及水、電、熱等基礎建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創業投資抵扣”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中國北車集團也明確表示將借助其市場、信息、人才、網絡等方面優勢資源,承諾對入駐園區的零部件配套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并優先保證為入駐園區企業提供配套份額。
穩健中的創新
《中國經營報》:能否展望一下“依托三大引擎,建設六大平臺,構建一業主導、六業并舉”的經濟格局將會給綠園帶來怎樣的發展藍圖?
王庭凱:具體說,“三大引擎”,是指中國一汽集團和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軌道客車、哈大客運專線長春西客站。“六大平臺”,分別是以現有建成區為主體,面積25平方公里的舊城改造區;以長春西客站站前區域為核心,規劃13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區;在三環路與四環路之間,規劃18平方公里的生態商住帶;在四環路與繞城高速公路之間,規劃15平方公里的物流發展帶;以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為主體,規劃10平方公里的工業拓展區;以合心鎮區為核心,規劃71平方公里的生態衛星城鎮。“一業主導”,就是堅持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輻射和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六業并舉”,就是通過舊城改造,打造提升傳統商貿業;借助長春西客站,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物流發展帶,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依托生態商住帶,大力發展地產開發業;依托生態衛生城鎮,推進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發展。
按照“一業主導、六業并舉”經濟發展格局,經過幾年、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乘勢而上,把綠園建設成為以軌道客車整車制造和配套業、汽車零部件加工業為支撐的中國行走機械制造配套區;通過引進大型商貿、星級酒店、創意設計、現代物流等高端服務業項目,把綠園打造成為現代服務集聚區;通過生態環境的建設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把綠園打造成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城市服務設施高檔完備、人居環境優雅舒適的生態宜居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