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大部分出口,小部分內銷
2009-3-21 1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出口的“出口”越來越狹窄。 近期,海關總署公布的1~2月份進出口數據再次表明出口所面臨的困局。2月,中國實現出口額649億美元,同比下降25.7%,環比下滑8.2個百分點,至此,出口已是連續3個月負增長。1~2月份,共實現出口額1553.3億美元,同比下降21.1%。
在外需放緩,內需不振的形勢下,中國出口的增長舉步維艱。
出口轉內銷壓力重重
目前,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出口轉內銷來消化出口企業產能。我們通過測算認為,出口轉內銷困難較大。
2月,中國出口額同比下滑25.7%,1~2月份同比下降21.1%。2009年,即使出口不會進一步惡化,要實現出口的增長,或保持與2008年14285億美元的出口額基本持平,也需要2009年的出口要想方設法彌補20%左右的下降缺口,即2857億美元左右的產品需求,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萬億元。
按城鎮和農村情況來看,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總額占全國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76%,人均消費性支出為9997.47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3223.85元,占全國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24%。
2萬億的新增消費品若按照農村與城鎮居民對應的比重來消化,則城鎮需要消化1.52萬億元,即人均年增加消費支出2504元,同比約增長22.97%;農村則需消化0.48萬億元,即人均年增加消費支出666元,即同比約增長19.17%。
考察城鎮、農村居民歷年消費性支出增長幅度,自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間,城鎮居民消費增幅徘徊在3.5%至15%之間,農村居民的消費增幅則徘徊在-1.66%至20%之間。因此,上文測算的要消化2萬億消費品,城鎮居民25%的消費增幅明顯高于它歷年來的增幅走勢,而農村居民消費增幅也要接近歷史高點。
以上估算的前提是國民消費力隨經濟平穩增長,但目前而言,經濟下滑,農村、城鎮失業率不斷攀升,居民收入下降,投資擴內需保增長的效果尚未顯現,使得中國居民消費增長乏力,前期消費性支出的走勢甚至會出現負增長的態勢?梢哉f,2萬億國內新增消費品的消化困難重重。
需要補充的是,我國出口即使保持與2008年持平的額度,由于人民幣在2009年有升值的可能,這就又為其平添了一份不容忽視的壓力。
出口仍要依靠外需
在出口轉內銷行不通的情況下,出口行業還是要依靠拉動外需來發展。
要拉動外需,首先是減稅,即上調出口退稅率。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已經連續8次大幅調整,最近一次的調整是在2008年12月1日,旨在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保障出口和就業。此次調整涉及橡膠制品、水產品、模具、箱包、鞋帽、化工產品、機電產品等在內的共3770項商品,相關產品調整后的稅率由之前的5%~13%提高至9%~14%。
目前,就整體上來看,出口產品國內征稅額約為17%,而出口退稅率最高為15%,且絕大部分產品的退稅率尚未達到15%的比例,出口退稅率仍有一定的調整空間。就重要產品類別來看,其中機電產品作為出口產品品類中的重要部分,有45%的產品并非是全額退稅,紡織產品的出口退稅約為15%左右,同樣存在著上調的空間。與此同時,市場對于取消化肥、焦炭、部分化工原料等產品出口退稅,大幅下調有色金屬、鋼鐵等產品出口退稅的政策,也希望能夠予以調整,以促進相關企業的發展。
但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出口退稅率雖然存在上調的可能,空間并不大。從目前的稅率來看,2008年一年時間里,中國已經連續三次上調紡織、服裝、輕工和部分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且最近一次的調整已經將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調至10%以上,其中機電產品已達14%。從效果來看,2008年三次調整的出口退稅率,對減緩部分商品出口下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呈現出邊際遞減的態勢,且這種補貼方式可能會遭到貿易國的反對。
其次是轉戰新興市場。雖然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也難免下滑,但中國與這些國家在貿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合作機會,東歐、西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都是值得關注的區域,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便能在新興市場上贏得一定的出口份額。
積極進行產品結構的轉型。產品轉型的目的是適應兩類市場的需要,首先是轉型面向歐美等主要貿易伙伴國的產品類型,其次是轉型針對新興市場國家的產品。
就歐美出口國而言,雖然金融危機使得消費力下降,但對于生活必需品以及價格低廉實惠的產品的需求,仍是剛性的,以維持基本生活,針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品可以多考慮這一方向的轉型。
就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輕工業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相關出口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市場需求,轉型產品,實現出口。
總之出口轉內銷能小幅消化出口企業產能,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口困局。內銷需要國民消費的增強,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短期內很難見效。
因此,從根本上說,出口的真正回暖和良性發展還依賴于全球經濟的復蘇,進而引發外需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