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保稅區海關因地制宜積極協助保稅區實現定位轉型
2009-3-2 23: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充分發揮張家港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充分發揮物流載體效應,張家港保稅區海關因地制宜,積極發揮自身作用:
一、深化業務改革,創新監管舉措,使物流園區實現了跳躍發展的良好勢頭,貨運量、貨值在全國保稅物流園區位居前列,08年11月張家港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標志著特殊區域整合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首先引導物流差異化。大宗散貨實現了市場集聚以及周邊地區產業銜接配套,為“長三角”和中西部吐納物流提供了運輸多樣選擇。其次,促進貿易功能的多樣化。拓展轉口貿易、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及區間轉讓等功能。再次,加強臨近區域的緊密度。通過促成園區和保稅區之間的聯動,第四,針對毗鄰揚子江化學工業園跨國企業多、物流量大的特點,挖掘園區功能優勢,為化工園企業實現零庫存和成品倉儲提供通關便利。
三、加強與外管、國稅、工商、國檢等部門的聯系配合。積極實施跨江聯動、區港聯動和區區聯動“三大”聯動。即通過“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模式,使長江流域的企業可借助張家港保稅區物流平臺,借船出海。通過疊加保稅物流功能和港口功能,加強與永嘉碼頭、上海洋山碼頭等港口的快速聯動,有效地輻射和促進區域物流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強與廈門象嶼保稅區、昆山出口加工區等聯系,開辟物流“綠色通道”。
四、堅持分類指導,實行扶優汰劣的方針。對守法經營,信譽良好,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可享受“提前申報、雙提前申報,集中報關、快速轉關、加急通關”等個性化服務。同時,引導企業按照“提前申報,貨到驗放”的方式進行,降低了企業成本。改革業務流程,推出“F”通道,在不增加現有人員的情況下,重新調整人力資源配置,重組業務流程,優化作業程序,對其中不涉稅、不涉證的單證,實行接放一體作業,變雙人、雙崗的接單、放行兩個作業環節為放行作業一個環節。推廣便捷審價,推行網上支付。實行“公式定價”,只需在年初向南京海關進行價格備案,以后每票貨物均可按備案單價快速估價,企業可定期根據實際情況向海關補交稅款,此舉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繳稅。
五、大膽嘗試新的通關監管模式,為提高對物流倉儲企業的管理水平,把區內倉儲企業實施星級分類管理。實施項目專管,建立綠色通道。充分發揮港口大吞吐量的集散優勢,錯位上海港口,發展液體化工品、集裝箱、件雜貨等特色物流,不斷增強物流集聚效應,推進快捷轉關,為華東和中西部地區開辟便捷的物流輸送通道。
據統計,2008年兩區共監管進出口貨物977萬噸,同比增長了4.95%,貨值近121億美元,同比大增13.85%。海關征收稅款達創紀錄的44.7億元,同比增長了9.76%。物流園區入區退稅功能充分發揮,共簽發出口退稅聯15151份,貨值38.2億元,同比增長了83.04%,是增幅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