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惠陽重點發展物流旅游金融服務業

2009-3-19 21: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日前,惠陽區初步制訂《中共惠陽區委、惠陽區人民政府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方案》(討論稿)(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在珠三角未來改革發展大局中,惠陽要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活力區、全民創業示范區、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建設。到2012年,全區人均GDP力爭達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45%;到2020年,全區人均GDP力爭達1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60%,基本融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格局。 

戰略定位

    建成珠三角現代服務業活力區

    《方案》提出,積極打造珠三角現代服務業活力區。借力深圳、東莞兩個大城市和大亞灣現代石化產業的輻射帶動,依托資源、區位優勢和良好產業基礎,大力推進與深圳、東莞、大亞灣等地錯位互補的物流、信息、文化、旅游、商貿、金融、中介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把惠陽建設成為珠三角現代服務業活力區。

    積極打造惠州市全民創業示范區。以建設創業基地為抓手,積極搭建創業平臺,大力培育創業載體,完善企業服務機制,營造企業發展環境,全力推進全民創業行動向縱深發展,努力構建發展寬松、就業充分、干事濃厚的創業新格局,爭創惠州市全民創業促發展的示范區。

    全力爭當惠州市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抓住惠州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實踐基地的契機,以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五個一體化”為總要求,以全面提高城鄉居民幸福指數為總目標,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統籌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全力爭當惠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

工作目標

    力爭2012年人均GDP達5萬

    《方案》提出,到2012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優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基本融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格局。全區人均GDP力爭達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45%;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28518元,人均期望壽命達78歲,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每新增億元GDP所需新增建設用地量降幅明顯,節能減排完成市下達任務。

    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與珠三角其他城市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格局。全區人均GDP力爭達1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60%;人均期望壽命達80歲,實現全社會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萬元GDP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新橋石化和電子信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

    《方案》提出,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努力構建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產業群的現代產業體系。

    積極落實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與深港等城市或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深度合作,重點發展物流、旅游、信息、商貿、外包、金融、中介等服務業。利用新橋片區建設廈深鐵路惠州南站和惠大鐵路惠陽站等基礎設施,依托大亞灣畔石化產業和深莞惠經濟圈電子信息產業,大力推進新橋石化和電子信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把其打造成為珠江口東岸地區石化與電子信息產品集散基地。力爭到2012年第三產業產值占全區GDP的45%,2020年第三產業產值達到全區GDP的60%。

    以“一區兩城五園”(“一區”即惠陽經濟開發區;“兩城”即金玉東方珠寶城和鎮隆服裝城;“五園”即洋納、萬興、怡發、良湖、行誠等工業園。)為龍頭,積極打造電子信息、珠寶首飾、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精細化工、金屬制品等六大產業基地,力爭到2012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81.9億元,2020年超過508億元。

    積極培育規模農業生產基地和休閑農業基地,全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幅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全力推進城郊外向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力爭到2012年全區建設有規模農業生產基地650個和休閑農業基地8個,建有現代農業龍頭企業23家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基地化生產覆蓋率達70%。

推進區域設施一體化

    城市基礎設施與深莞等周邊城市全面對接

    《方案》提出,統籌規劃全區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設施一體化發展,實現與深圳、東莞、惠城區、大亞灣區等周邊城市基礎設施全面對接。

    全力協助做好莞惠高速、疏港高速和惠大鐵路、廈深鐵路惠陽段、深圳地鐵3號線、莞惠城際輕軌的建設,推進惠州機場客貨運功能建設,提高全區交通整體運輸能力。加快完善環城路、金星大道、橫嶺橋、惠陽汽車客運總站等交通設施建設,切實抓好城區干道的綜合整治,全面改善交通運輸狀況。
    繼續加大電網建設和改造投入,力爭用2至3年時間再造一個惠陽電網,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加大城區架空電纜改造投入,力爭2011年完成城區所有架空線路的電纜化改造。

    全面完成淡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大力推進平馬圍、永良圍和沙田水庫、雞心石水庫、大坑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提高防洪減災能力。統籌規劃和利用好城鄉水資源,加快城區應急供水工程和秋長、新圩等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建立一個覆蓋城鄉、保障有力的供水系統。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今年全面完成102個行政村規劃編制

    《方案》提出,以規劃為龍頭,統籌抓好城鄉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力爭統籌城鄉發展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2009年全面完成各鎮和全區102個行政村的規劃編制 (修編)工作,2010年完成5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莊規劃,同時建立農村規劃管理和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度,確保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到位。

    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強農村排灌水利設施建設,逐年做好小流域規劃整治工作,力爭用10年時間把基本農田保護區內集中連片并急需改造的中低產田建成現代標準農田。到2010年實現所有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和村村通公共客運汽車。大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2012年農村飲水安全率達98%以上。

    大力推進“衛生健康強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100%鄉鎮達到 “衛生健康強鎮”標準。加強鎮文化站、農村書屋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到2012年全區100%鄉鎮建立達省級標準的文化站,100%行政村建有農村書屋或體育設施。采取政府補貼、集體扶持、個人繳費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力爭到2012年全區農村獨生子女、純生兒女結扎夫婦、符合條件的農村實現農民養老保險覆蓋,農民低保與城鎮居民持平。
    記者黃尉宏 特約通訊員盧舜輝 通訊員黃宇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