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產品發展趨勢適應國情走量體裁衣之路
2009-3-19 11: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經歷了漫長的市場低谷后,中國ERP市場呈現出利好趨勢:以ERP軟件的實施為主導,包括系統集成、應用軟件、IT項目咨詢及監理業務的信息化產業鏈正在悄然形成。
這說明,ERP在中國已從昨天的探索開始走向今天的成熟,同時,中國的ERP開發商終于明白“ERP必須為企業量體裁衣”這一適應中國國情的ERP之路。
ERP的瓶頸時代
實踐證明,企業全面實施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后,收效并不大。分析其原因不難發現,ERP的功能、成熟度、產品的可擴展性以及個性化程度是制約ERP在中國企業中運用的關鍵所在。
簡而言之,ERP系統是企業資源和計算機資源的集成化系統,企業實施ERP系統是一項管理創新工程,是一項新舊管理模式互相沖突、交匯、聚合的過程。
國外大顧問公司的ERP實施方法非常細致,而且步驟嚴密、實施周期長,但是因為我國企業的生產模式的傳統性,以及市場的不規范,顧問公司對我國商業環境和文化缺乏足夠的認識,企業管理水平的低落和人員素質不高、實施經費不足、培訓不力等眾多因素,使得多數企業的ERP系統成了擺設的花瓶,企業的全面流程重組難以實現。與企業最初起用ERP的初衷相差甚遠,從而造成ERP中國市場上的一度低迷。
ERP的新局面
國內ERP廠商在產品研發上經歷了學習、吸收、以及結合國情自主開發等幾個階段后,已逐步成熟起來,并成為國內市場上的主力軍。國產ERP產品由于實用、易用、實施周期短、風險低、見效快等特點,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所青睞,甚至一些世界著名跨國集團的在華企業也選擇了中國本土的ERP產品。
由于ERP軟件及服務的特性以及企業需求的多樣化,ERP市場幾乎不可能出現“一統天下”的局面。國內ERP開發商之間的競爭也逐漸出現了“群雄割據”的態勢,最終形成了四大陣營:以SAP為代表的國外ERP廠商陣營;以用友、金蝶、博科為代表的從財務軟件轉型的管理軟件廠商陣營;以和佳為代表的、從MRP發展起來的專業ERP廠商陣營和以神州數碼為代表的、從IT分銷商“殺入”ERP市場的硬件廠商陣營。但是“共性只能解決生存問題,個性才能真的解決發展問題”。如何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推出有自身特色的拳頭產品,是每個公司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根據中國軟件行業協會2002~2003年度《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對被抽查的已經實施信息化的百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82%的企業對信息化投資收益是滿意的。另外有96%的企業通過實施信息化降低了企業成本,94%企業降低了庫存,89%的企業提高了流動資金周轉率,87%的企業提高了按期交貨能力和縮短了生產周期和作業時間,還有82%的企業擴大了產品銷售收入。數據說明,中國ERP飛速發展時期正在來臨。
ERP產品發展趨勢
如今,由于企業需求的驅動,加快了我國ERP產品和技術的創新。今后ERP產品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概念時髦的廠商,未必是市場應用的主導者,企業的確看重軟件技術,但更關注應用。
ERP系統是一個企業組織的應用系統,企業關心ERP系統能否滿足其需求,功能、流程是否適用,軟件是否穩定可靠等因素。先進的ERP必須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技術上的先進,二是管理模式與方法要先進。在技術上,軟件商需要借助企業建模與診斷技術、工作流技術、體系結構實現技術、集成技術,以及商業智能、數據倉庫等技術,在Web平臺上開發功能更加齊全、結構更加開放、既能滿足企業內部垂直管理需求、又能支持企業業務重組、達到內外部業務橫向協同。
在ERP的先進管理模式與方法上,應考慮跨地域多工廠集團型企業先進管理模式、基于主動成本控制的集約化管理模式,以及向多模式、多類型混合企業的管理模式發展。ERP軟件應實現構件化可重組,這樣軟件在實施中效益會提高很快,通過企業建模很快可以把一個企業的模型展示出來,然后快速拼裝一個適合該企業的ERP。成熟的ERP系統維護起來非常方便、簡單,能夠隨著企業業務發展的需要做適當功能的增加、調整、修改或刪減,各類文檔及維護手冊應配備齊全。隨著ERP產品的不斷成熟與完善,堅持為企業量體裁衣的國內ERP廠商將成為本土市場的弄潮兒,為中國企業提供投資回報率更高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快速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