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劉強東:零售業新攪局者
2009-3-17 16: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100萬美元,從雙方見面洽談到資金到賬僅用了40多天,而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獲得的首筆融資。
文|胡祥寶 出處|《英才》雜志3月刊
“劉強東領導下的京東商城毫不客氣地說就是行業的價格攪局者,其物流也讓人很是無奈。”2009年1月,中關村(4.71,0.29,6.56%)電子賣場中一位商戶一臉憤憤。但在風投眼中,京東商城卻已是B2C領域的后起之秀,“它的盈利模式和前景,我們很看好”。
VC發出的“現金比母親還重要”的呼喚依然言猶在耳,裁員乃至倒閉風潮更是在IT圈不斷上演。然而1月15日,北京蘇州街銀豐大廈4層,京東商城卻春意正濃。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劉強東,宣布成功融資2100萬美元。
這筆在寒流當中的漂亮融資絕對羨煞旁人,因為由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亞洲投資銀行家“紅籌之父”梁伯韜的私人公司對京東商城聯合注資的2100萬美元,從雙方見面洽談到資金到賬僅用了40多天,而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獲得的首筆融資。
“2008年,國內B2C市場規模共100多個億,銷售額同比達到了100%增長。京東商城更是連續4年保持年銷售額300%-400%的高速發展,去年銷售額已超過了13個億。”劉強東顯得一臉興奮。
今年1月14日,咨詢公司艾瑞發布《2008-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指出:人們網購熱情絲毫未減,超過六成用戶會選擇網上購買年貨。網購市場的不斷升溫的確是劉強東興奮的理由,但這并不代表著京東商城的發展就會一帆風順。現在,除了很多上游廠商開始搞“限貨”外,劉強東還得疲于應付物流這一發展瓶頸。
低成本優勢
京東的價格比傳統零售商低了三成,完全可以做到比國美、蘇寧還要便宜。
“國內電子商務市場每年在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在結算方式及物流體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網絡購物,在中國發展電子商務必將大有前途。”這句話是像劉強東一樣眾多電子商務領袖和VC們內心想法的真實表述,但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中,成本低廉才是電子商務被市場最看重的因素。
“投資人見證了10年來整個3C行業發展,他們對整個行業看得很清晰。” 按照劉強東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的說法,簡單清晰,一眼能看透的盈利模式,是京東商城贏得VC青睞的主要原因。
以低價甚至犧牲毛利率的方式來獲得大規模銷量,從而獲得利潤,此外靠廠商返點和其他補貼獲利,這是京東商城的盈利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成本控制也就成為京東商城能夠支撐其低價競爭策略的法寶之一。
據易觀國際統計,京東商城2008年以18.1%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B2C企業,并占據3C網上零售市場47.6%的份額。其銷售渠道全部通過互聯網,這樣大大節省了店面、促銷等費用,使得其成本遠遠低于傳統零售商。
劉強東曾做過一個估算:京東商城只有辦公室、員工、庫房費用,而庫房成本一平米才0.25元/天。憑借沒有實體店各項成本,使得京東商城的價格比傳統零售商低了三成,完全可以做到比國美、蘇寧還要便宜。
傳統渠道存在經銷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四五個環節,每個環節利潤都很薄,而京東只有一個環節。為了保證其低價格的競爭力,在京東網站上的商品介紹中赫然寫著:“如果您發現有比京東價格更低的,歡迎舉報……”此外,京東商城還提供正規產品的發票,以保證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經濟危機下,低級消費激增,才使得以低價取勝的京東商城能短期內獲得突破,這是吸引資本注入的一個不可忽略因素。”
面對上下游的“發難”
每種模式,每隔十年就會經歷一些變動,中國零售也該到了變動的時候了。
對于傳統零售業,一座賣場里有幾千個經銷商,相同商品同樣定位,價格戰是最簡單有效的。京東商城極具競爭力的低價策略,自然影響到傳統零售商的銷量,故而大大削弱了他們的利益。中關村電子賣場更是因為經濟危機和長期欺詐現象,引發其商鋪紛紛倒閉。于是,傳統零售商們不斷向上游廠商訴苦,迫使后者不得不對京東商城念“緊箍咒”。
2008年11月13日,明基發表聲明,宣稱“發現有個別企業以非正常低價銷售BenQ投影機,并請消費者至明基正規授權經銷商處或官方網站購買……”其措辭含沙射影,但據媒體報道,其矛頭直指京東商城。
實際上,早在2006年下半年,就曾先后有20多家品牌廠商向其全國的經銷商發出通告,不準給京東商城供貨。甚至有一些廠家還向全國所有的代理商發文,只要給京東商城供貨立即取消其代理權。
所有的廠商都希望自己產品的銷量越大越好,上游廠商為何要警告消費者別買自己的產品呢?從表面看,眼下,雖然電子商務呈現大好勢頭,但傳統電子零售賣場仍占據著近8成的份額,考慮到各方利益的平衡,上游廠商不得不對京東商城予以“限貨”。
面對上下游的“發難”,京東商城如何化解?劉強東聲稱現在正和明基不斷接觸,希望找到一個平衡點。他表示:“我們依賴于眾多廠商的支持,但不會因為廠商干涉放棄京東商城的低價政策。每種模式,每隔十年就會經歷一些變動,中國零售也該到了變動的時候了,未來傳統的零售商必將消亡。”其言外之意為,隨著京東商城模式的不斷鞏固,傳統零售商將逐漸退出舞臺,所謂的責難自然迎刃而解。
實際上,上游廠商所謂的“限貨”只是做出一種安撫傳統零售商的姿態罷了,而渠道商出身的劉強東自然通曉IT賣場里的低價“命門”。為了拿到最低的價格,京東商城甚至不惜先給上游廠商貨款,而很多傳統大賣場都是先賣貨再回款,因此京東商城在一定程度上抓準了上游廠商的神經。
現實中,諸多上游的廠商也只是打打口水戰,并無實際措施,最終都不了了之。“但一旦京東商城羽翼豐滿, 必將成為B2C領域中的 ‘國美’、‘蘇寧’,這將讓廠商受制于人。除非上游的國際巨頭攜手來壓制,否則上游廠商終將被京東各個擊破。” 分析人士一語破的。
突破物流瓶頸
第二輪融資的大部分會用在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系統的改造。
在劉強東看來,對于未來零售,其中的眾多環節將逐漸消亡,一步到位的網絡零售因成本低、效率高,乃大勢所趨,而這個趨勢在美國也已出現。但現實中,物流卻成為京東商城短期內需要重點解決的瓶頸。
“京東的物流處理能力再次遠遠低于訂單量的增長。特別是北京方面,訂單積壓嚴重……為了避免更多網友遭遇發貨延遲,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關閉一些產品的訂購。”面對春節日益臨近,2009年1月16日,京東商城無奈地發出了上述訂單處理延遲公告。
對此,劉強東強調,京東商城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前端訂單數量龐大,后端倉儲配送等系統跟不上,壓力很大。“京東在有一定規模之后依然要維持高速增長,過去是兩到四倍的增長,今年還是要兩到四倍的增長,這意味著我們額外增長的部分超過過去四五年的總和。”
目前,京東商城商品品類擴充到1萬多個,注冊用戶達190萬人,而用戶正以每天1萬人的速度增長。但京東商城只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建有倉庫中心,可實行貨到付款,而在其他地方則采用在線支付。
實際上,中國人80%愿意選擇貨到付款,物流無疑在整個B2C鏈條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也是整個垂直B2C領域的最大瓶頸。當初,卓越就是因物流不及當當而一直處于被動。
顯然,同為垂直B2C領域的京東商城的物流配送體系與傳統零售店的現場購買配送的便捷程度還相差甚遠,尚需進一步完善。據劉強東透露,五六千萬元才能建一個符合要求的倉庫中心。此次第二輪融資的大部分會用在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系統的改造。“2009年比較復雜,沒有別的目標,就是努力練就內功,建物流配送中心和完善客戶體驗。”
未來京東商城主要在原來三地增設物流倉儲的面積,因為三大物流中心可以靈活覆蓋周邊地區,而物流中心太多,會增大管理成本,這也不利于成本控制。
跟進者加快步伐
競爭對手使得京東商城一刻也不敢放松。
雖然京東2008年勢如破竹,但同業跟進者卻并不能小覷。同為3C電子商務的中國新蛋利用其在全球的資源優勢(1928.697,66.00,3.54%)和成功經驗開始發力,其僅在2008年就已在國內一線城市建設了7個分倉,并在上海地區做到了8小時到貨。此外,淘寶網也在意圖曲線邁進B2C領域,而由前中國新蛋網高管創立的易迅也欲分得一杯羹。
眼下國美、蘇寧等傳統零售巨頭礙于實體店面過多的因素,不會輕易轉向低價在線銷售,但一旦轉型,也可能成為京東的強勁對手。
“我們立足的消費群體多是習慣網絡購物的大學畢業生,而國美和蘇寧的消費群體跟我們則相反,大家各有領地。”劉強東強調。另外,因為有實體店,國美、蘇寧就算進軍在線,其價格自然難免有所顧忌。
競爭對手使得京東商城一刻也不敢放松,但劉強東認為,“零售是一個需要漫長的商業文化積累的行業,其需要10-20年時間來成長。我們策略仍是低價,而且不去考慮上市,只為不斷增加客戶,并完善強大的供應鏈系統。”
挑戰與機遇下的2009年,對于京東商城而言,也許加大中低端產品力度和完善客服、物流體系才是它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