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機場“融合珠三角”與“立體交通樞紐”
2009-3-17 13: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澳門民航市場發展瓶頸與珠三角市場規模
民航資源網2009年3月16日消息:僅有557,400人口與29.2平方公里面積的狹小規模內需市場制約著澳門民航業的持續發展。而擁有47,249,600常住人口和41,700平方公里面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本地生產總值(GDP)為3,711億美元(2007年),是澳門的20倍,加上當地第二產業占GDP的51.3%和第三產業占GDP的46.2%等較有利客運和貨運同時發展的產業結構,將可作為澳門民航業發展突破瓶頸的利基。
“融合珠三角”與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中央于2008年底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規劃范圍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并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綱要對珠江三角洲的戰略定位是: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推進與港澳緊密合作、融合發展,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
創新國際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提升經濟國際化水準,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
綱要在提出要建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包括: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港澳及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緊密相連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盡快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完善區內鐵路、高速公路和區域快速干線網路,增強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聯系;重點建設環珠江三角洲地區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橋、深港東部通道、廣深港高速鐵路、沿海鐵路、貴州至廣州鐵路、南寧至廣州鐵路,以及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專案;加強珠江三角洲民航機場與港澳機場的合作,構筑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機場體系;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0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100公里,到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2200公里。
至于在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的工作是: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對接;支援與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絡;支援共同規劃實施環珠江口地區的“灣區”重點行動計畫積極開展與港澳海關合作,深化口岸通關業務改革;支援廣東省與港澳地區人員往來便利化,優化“144小時便利免簽證”;加強產業合作-支援粵港澳合作發展服務業,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和澳門作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地位;全力支援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港澳加工貿易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深化落實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力度,做好對港澳的先行先試工作;鼓勵共同發展國際物流產業、會展產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規劃建設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后海地區、深港邊界區、珠海橫琴新區、珠澳跨境合作區等合作區域,作為加強與港澳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合作的載體;鼓勵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聯手參與國際競爭。
總的來說,落實綱要將可擴大珠三角對外開放及國際化程度,降低人流及物流制度障礙和地理區域障礙,促進民航客貨運輸業務的發展。并達到刺激經濟及居民所得增長的目的。
立體交通樞紐概念與案例
澳門民航業如何有效開發珠三角地區規模龐大的市場以及善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這里先探討英國曼徹斯特機場的案例。
案例分析——英國曼徹斯特機場
位于曼徹斯特以南13公里的曼徹斯特機場的攬客范圍是1千7百萬位居住在距離機場2小時車程的居民。機場設有兩條3,048米的跑道,有超過95家航空公司在那里開通了180條遍及全球的對外航線。于2003年時機場處理客運量已接近2千萬,預計到2015年客運量預計會到達4千2百萬的水平。
2001年時曼徹斯特機場管理人員在思考如何讓攬客范圍的目標旅客更有效的往返機場及如何有效整合日益繁忙的陸路與機場的交通運輸對接服務?于是他們推動了名為Manchester Airport GTI的項目計劃。
Manchester Airport GTI是一項將不同種類接駁到機場的陸路交通運輸工具收納在同一建筑物及系統內,在這個建在機場第一,第二及第三客運大樓之間的陸-空交通運輸換乘中心內,有火車,輕軌,公共巴士,旅游巴,出租車等供往返攬客范圍與機場的旅客選乘,GTI內設有登機柜臺,而連接GTI與機場客運大樓則設有自動行人輸送帶以方便旅客往返于各幢建筑物之間。
投資約6千萬英鎊的Manchester Airport GTI于2004年1月正式啟用,成為曼徹斯特機場開發攬客范圍目標旅客的有效策略與工具。
“融合珠三角”與“立體交通樞紐”發展策略
澳門國際機場的發展已從“兩岸中轉”逐步過度至“服務本地及區域經濟”的階段,并發揮著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功能,既可同時服務傳統型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公務機和直昇機等,又提供旅客空-空中轉,空-陸轉運,以及空-海轉運等服務。此外大珠三角五大機場代表于3月7日,以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契機,在廣州聯合簽署了《大珠三角地區五機場落實《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行動綱領》,并形成共同努力,爭取國家拓展珠三角空域,使大珠三角地區成為國家低空開放試驗區等共識,為珠三角地區民航產業合作包括公務機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要以完善的地面交通運輸網絡作為紐帶,把珠三角各地市場緊密的連接起來,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0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1100公里;到202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2200公里。
那澳門的空運業可如何進一步有效開拓珠三角地區市場,把澳門與珠三角地區攬客范疇融合,為所在地目標旅客提供陸-海-空無縫對接轉運服務?建議可考慮在機場客運大樓旁建立陸-海-空綜合立體交通運輸樞紐,把各種往返機場的陸路運輸方式集中在統一的系統內,旅客可以在“樞紐”
內完成一切登機手續并在附設于“樞紐”里的購物商場及餐廳設施享受上機前的豐富體驗,然后通過自動行人運輸系統穿梭于機場客運大樓或北安新海運碼頭之間。
“融合珠三角立體交通樞紐”的目標是利用澳門長久以來作為華南地區對外門戶的優勢,結合澳門近年急速發展的旅游娛樂產業和珠江三角洲龐大的內需市場,建立跨境陸-海-空立體交通運輸系統,把往返澳門及珠三角地區使用澳門國際機場服務的旅客集中在“樞紐”內作無縫轉接,并配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政策,把澳門國際機場攬客范圍系統化地從澳門有效延伸至龐大的珠江三角洲市場。藉此突破澳門內需市場規模狹小的發展局限,以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