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不振興 產業順利轉移將成奢想
2009-3-16 23: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了實現8%的增長目標,中央政府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同時,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計劃,“兩會”前已經出齊了包括鋼鐵、汽車、紡織、電子信息等在內的10大行業振興計劃。這意味著,列入振興計劃的十大行業將吸納4萬億投資中的絕大部分。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將給IT產業帶來哪些商機?大規模投資又給IT行業提出了哪些挑戰?如何利用大規模投資的機遇借助IT手段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澳信傳媒IT168.com信息化頻道精心策劃,在“兩會”期間推出“提振市場信心 10位CIO眼中的振興規劃”系列報道,按照每天一篇的頻率邀請10大振興行業的10位CIO,解讀各自行業振興規劃中蘊含的IT商機等。今天推出的是第五篇,解讀物流行業振興規劃給IT行業帶來的商機。
【CIO觀點】劉彬:上海歐麟物流有限公司 項目總監
物流振興的意義在于“一表一里”兩個方面:第一,表面的整合。譬如,分散的小倉庫需要整合,整個物流過程需要整合,各種小型的物流企業可以整合兼并以提高效率。第二,深層的潛力挖掘。也就是要勤練內功,重視應用新技術,建立新系統,以降低物流成本。這“一表一里論”也是建設物流信息化系統的真經。
很多企業的物流信息化建設不精細,目的性不明確。企業根本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盲目采用了根本不適合自己的物流軟件
物流企業信息化首先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在一定的基礎上建立,不能有需求了才去重視,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應該有全盤的考慮。
【政策解讀】四大焦點九大工程 信息化一個也不能少
一波三折的“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方案在2月25日終于塵埃落定,物流業最終戰勝爭議頗多的房地產業,在人們的種種猜疑聲中,躋身成為振興規劃的最后一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分支領域,跟九大產業密切相關。它既是九個產業行業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也是這些產業跟國內外市場相連的重要載體。可見,物流業上位是有其必然性的。
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包括四大焦點:
一要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促進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推進物流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
二要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三要推動能源、礦產、汽車、農產品、醫藥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
四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標準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現狀:成本過高 技術落后
話說一對情侶去吃飯,男的看到餐牌上的價格:米粉5元、過橋米線10元,就抱怨說:為什么過橋米線貴上一倍?女的回答:大概這是包含了過橋費的吧。雖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其諷刺意義一點也不過時,在中國境內販賣的商品,其成本中物流費用就占了一大塊。
有個經典的說法是,從深圳送貨到美國販賣,這個成本比運到內地低得多,因此商品在美國的售價才會比國內還便宜。如果說一個是海運一個是陸運,兩者不能相比的話,那么近日還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境內的物流成本比美國高出一倍,看看多如牛毛的公路、大橋收費站,這一點是可想而知的。現在遇到了罕見的經濟危機,因此不少業內人士分析,2009年有可能是中國物流業發展30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
中國物流業要面對的不利因素有很多,諸如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昂貴的稅費、運能的膨脹等等,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國家出乎市場預料的將物流業確定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最后一個,而不是人們此前普遍預計的房地產業。最終選擇物流業,主要就是看重其紐帶作用,畢竟物流業就好比是身上的血管,各種器官都需要血管的支持才能正常運轉。在東南沿海出口加工業普遍不景氣,產能向內地轉移,中國需要拉動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情況下,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瓶頸,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業成本,中國的產能轉移很難成功。
同過去相比,中國最近幾年來物流業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這一切并不能夠掩蓋當前中國運輸和貨運代理系統功能嚴重不足,基礎設施與其國家經濟地位相比遠遠沒有到位的問題。目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大約19%是物流成本,而同比之下的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不到10%。就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收費站為例,公路收費成為地方政府收入的大頭,亂收費、亂設卡成為了極為普遍的現象,個別地方已經達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視中央政府的禁令為無物。
中國物流業的技術相對于發達國家也大大落后了,很多小公司只一部電話幾臺卡車就可以開工接單,而出了門的卡車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直到抵達目的地,接到電話后方才知道。期間一旦發生什么堵塞、延滯或者遭遇天災人禍,都無法在第一時間知道,而在發達國家卡車在路途中的具體位置都可以通過衛星定位查詢,因此加快物流行業信息化水平成了當務之急。
企業一旦從沿海地區搬往內地就會面臨很多原先沒有的問題,海上是沒有交通堵塞的,而高速公路的堵塞成天都在發生。等到產業轉移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會發現中國的基礎設施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為原先很多不需要公路配套的企業,現在需要大量的公路和鐵路來配套。中國運輸部門至今沒有重視駁船運輸,甚至把駁船運輸看成是中國經濟“落后”的象征之一,殊不知西歐地區、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駁船運輸在過去幾百年間從來沒有停止過發展。而長江上的十多座大橋嚴重限制大噸位貨輪上溯到南京、武漢和重慶,自我阻礙中國內河航道,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中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目標:加快重組 聚合實力
在這種境況下,物流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有利于物流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企業信息化實力的整合與增強。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里,物流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上海一統、廣東翔盈快遞因加盟之禍倒閉,宅急送也陷入巨虧并大幅裁員,就連民營快遞的旗幟型企業順豐速運都遭遇虧損。國內物流企業過多,良莠不齊,導致實力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務不健全,一旦遇到龐大的跨國物流企業的狙擊或經濟危機,會出現不堪一擊的局面。國務院2月25日審議并原則通過的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之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其次,要加快物流軟件廠商的兼并重組。博科資訊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周龍說:“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信息化被認為是拉動物流行業信息化的關鍵。”但現在的問題是,市場有限,而物流軟件廠商多如牛毛。像用友、金蝶這樣的專業ERP公司都成立物流部門做企業物流業務,國外巨頭如i2、SSA、曼哈頓等憑借在自動化倉庫、物流供應鏈執行等方面強勢進入市場,加之數不勝數的“散兵游勇”型軟件公司,物流信息化市場掠食者眾多,從而導致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物流軟件廠商的兼并重組可以迅速積累實力,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惡性競爭。
關鍵:建立信息化平臺
基于整個產業發展狀況,“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被明確的提出。就現狀來看,中國物流產業的信息化發展水平還是比較落后的。許多企業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信息化要么成為物流企業的“形象工程”,要么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常常有物流軟件廠商抱怨,“幾乎沒有一個物流企業是贏利的”、“幾乎沒有一家物流軟件提供商是賺錢的”、“幾乎沒有一個物流信息化項目是成功的”……。
2004年,“易觀國際研究發現,針對中型物流企業的管理軟件市場在未來1到2年年內價格戰將不可避免,大約40%的軟件商將被淘汰。”果然,在2004年到2006年初,物流軟件進行重新洗牌,一些非常著名的物流軟件企業都相繼倒閉,如快步易捷、杰合偉業、招商迪辰。要振興物流業的發展,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建立合適的物流信息化平臺是物流企業生存的必然。仔細想想,無論是“促進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推進物流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方面,還是“動能源、礦產、汽車、農產品、醫藥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加快發展國際物流”方面,都離不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系統。這也是很多物流企業所能感受到的。所以,2006下半年,企業對物流軟件的需求又開始有所增加。根據易觀國際的調查分析,2006-2010年,傳統物流企業IT投入規模將累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2006-2010年,第三方物流企業IT投入規模將累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會議還確定了振興物流業的九大重點工程,包括多式聯運和轉運設施、物流園區、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農村物流、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物流標準和技術推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物流科技攻關及應急物流等。會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深化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養,促進我國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也成為了振興物流業的九大重點工程之一。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等。聯系眾多環節的信息橋梁往往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它融合在其他八大重點工程之中,是緊密連接各方的重要媒介。
因此,也可以這么說,在整個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物流信息化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它無處不在。物流是在信息流的指導之下進行的,信息流的通暢是高效物流的保障,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系統是振興物流業的關鍵。
措施:整合系統 4項注意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于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和信息等行業的復合性服務產業,涉及領域廣泛,所以,物流信息平臺很容易被條塊分割。大部分物流企業在保證業務不變動的情況下,對各個環節進行獨立的信息化技術支持,基本成熟以后再進行整合集成。事前基本不做信息化整體規劃,也不存在IT戰略發展問題,更不考慮IT戰略與業務戰略的配合問題。業務系統需要IT,信息系統就存在;業務系統需要整合,IT就做整合。于是業務系統總在變動,信息系統總在重寫,協調會總在開,指責總是沒完沒了,最后信息系統的補丁再也打不上了,一切從頭再來。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全盤考慮需求,建立健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一勞永逸的工程,能應對各種各樣的企業問題。
為此,企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系統:
1、提高IT部門的地位。IT在物流公司不僅是一個服務部門,也是戰略部門。
2、領導層調整管理意識。IT既為業務服務,同時也會改變業務的運作模式,完善和固化業務運作流程。
3、改變以業務為對象的橫向管理劃分模式。物流本身要求是優化和整合,雖然橫向細分有利于管理,但帶來的卻是管理的臃腫和效率的低下,不利于物流的整體優化,增加了系統整合和集成的難度。
4、加強業務部門和IT部門的溝通和交流。讓業務部門的同事了解IT,更重要的是讓IT部門的同事沉入業務系統中,更好地理解、服務和規劃系統中的業務流程和實現方式。
加強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
【編輯點評】物流信息化建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它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所謂“欲速則不達”,明確企業的真正需求,從戰略的高度對物流信息化建設做全盤的考慮,尋求真正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杜絕盲目的“形象工程”,這才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