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山西省糧食安全現狀與對策研究

2009-3-11 14: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農戶存糧狀況看,近年來該省農戶存糧總量雖有所增加,但口糧儲存急劇下降的狀況堪憂。2003年-2007年,全省農民儲糧總量由43億公斤增加到51.9億公斤,農民人均儲糧從210.8公斤上升到254.4公斤,人均增加43.6公斤,但農戶小麥儲存總量由13.5億公斤遞減到3.9億公斤,人均小麥儲存量減少47公斤,減幅高達71%。在農戶儲糧總量中,種子、飼料和商品糧占據大多數,呈上升趨勢。據對運城、臨汾、晉中、呂梁、朔州、長治6市的6個縣24個村94戶農民2007年儲糧情況抽樣典型調查顯示,94戶共476人,人均儲口糧108公斤,其中小麥101.5公斤,以全省農民人均消費小麥219公斤同口徑計算,小麥缺口117.5公斤。從地區(qū)分布看,從南至北儲糧呈由多到少態(tài)勢。另外,傳統(tǒng)產糧縣的存糧也下降明顯,臨猗縣2007年農民人均儲存小麥僅62.5公斤,只能滿足3個多月的需要。農民口糧儲存下滑,加劇了糧食供求不穩(wěn)定的局面,使糧食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從糧油質量衛(wèi)生狀況看,目前糧油質量衛(wèi)生隱患已滲透到糧食生產、儲存、加工、流通等各個方面,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堪憂。據2008年12月山西省儲糧檢測中心對部分市縣成品糧油抽樣檢測,351個采集樣品中質量及衛(wèi)生指標全項目合格率為64.4%,全項目合格率偏低。小麥粉、大米的主要問題是水分指標超標嚴重,其中小麥粉水分超標率為48.7%,大米水分超標率為19.3%。小麥粉過氧化苯甲酰(增白劑)和食用油溶劑殘留兩個項目的合格率分別為94.4%和87.5%,有部分小麥粉過氧化苯甲酰(增白劑)超過國家衛(wèi)生標準4倍,可初步確定生產企業(yè)在過量使用增白劑。食用植物油的問題主要是散裝三級、四級油雜質、色澤、酸值超標嚴重,部分食用油溶劑殘留超過國家衛(wèi)生標準6.7倍。
  
  三、加強山西省糧食安全的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對山西省糧食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糧食安全的基本判斷,從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出發(fā),加強全省糧食安全,不僅要抓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而且要抓糧食流通能力建設;不僅要抓糧食供給數量保障,而且要抓糧食質量衛(wèi)生保證;不僅要抓糧食市場體系完善,而且要抓糧食宏觀調控強化,著力構建“供給穩(wěn)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一)強化糧食安全意識,落實糧食安全責任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長抓不懈”,并明確要求“各地區(qū)都要明確和落實糧食發(fā)展目標,強化扶持政策,落實儲備任務,分擔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為此,從山西省糧食安全的現狀出發(fā),要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重要戰(zhàn)略位置,切實增強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糧食安全意識,不斷加強全省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按照分擔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的要求,強化政府對糧食工作的領導,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下的糧食市長負責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政府糧食安全目標體系,明確和分解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目標。實行糧食安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把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糧油質量衛(wèi)生、糧食儲備、糧食現代物流、糧食總量平衡、糧食流通秩序、糧食企業(yè)改革等糧食安全指標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fā)展考核評價體系,明確目標責任主體。建立糧食安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糧食運行體制,提高全省糧食工作效能,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強糧食自給水平
  
  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牢牢把握解決糧食問題的主動權,這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方針。全省糧食工作必須堅持這一方針,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產糧大縣建設,確保糧田面積不減少、糧食自給水平不下降。
  
  大力創(chuàng)新農業(yè)經營體制機制。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規(guī)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積極探索工業(yè)促進農業(yè)的新途徑,建立完善以工補農、以煤補農的長效機制。
  
  加強和完善糧食補貼政策。國家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對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發(fā)展糧食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農資價格上漲及農民收入渠道的拓寬,補貼政策難以遏制種糧比較效益下降的局面,加之個別地方存在虛報種糧面積套取補貼的現象,使糧食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應逐步減弱。為此,建議在逐年加大財政對種糧農民補貼的同時,改進和完善現有糧食直補方式,將種糧補貼與農民出售商品糧掛鉤,由按種植面積補貼改由按種糧面積和按出售商品糧數量補貼相結合的辦法,向產量大縣、大戶和售糧大戶傾斜,以確保糧補補在糧食上,真正保護和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刺激糧食生產。另外,要在2008年全省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市場規(guī)律完善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確定最低收購價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加強耕地和水資源保護。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jié)約用地制度,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加大水資源工程建設,科學管理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穩(wěn)步提高耕地基礎地力和產出能力。加大農業(yè)科研投入,加強對高產、優(yōu)質糧食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抓好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提高土地產出率和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糧食單產水平。
  
  (三)發(fā)展糧食現代物流,提高糧食流通效率
  
  加快糧食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現代物流水平,不僅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全省加強糧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一定要把建設糧食現代物流體系作為全省糧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運用現代交易形式,加快推進以散裝、散卸、散存、散運為特征的“四散化”糧食現代物流變革,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按照《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2008-2020年)》要求,到2010年努力使全省糧食物流“四散化”比例達到30%以上,到2020年提高到55%以上。
  
  加快實施《山西省“十一五”糧食物流規(guī)劃》,落實《山西省糧食局關于大力推進全省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完善有關配套政策。按照全國統(tǒng)一規(guī)劃,加快全省糧食通道和物流節(jié)點建設。重點加強散糧運輸中轉、接收、發(fā)放設施及檢驗檢測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糧食物流技術裝備水平。建立集糧油信息、物流信息、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于一體的糧食物流信息網絡體系,努力實現糧食物流信息化、網絡化。針對山西小麥、大米、食用油不足,而玉米有余的糧食供需結構,加強省際間糧食購銷協作,引導糧食物流企業(yè)發(fā)展“鐘擺式”物流,調出玉米和小雜糧,調入小麥和大米。
  
  加大重點糧食現代物流項目推進力度,建設集倉儲、加工、運輸、貿易于一體的糧食現代物流園區(qū)。山西省糧食物流中心項目既是山西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龍頭,也是連接國家通道和連接市縣網絡的中樞,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該項目已獲得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和省有關部門的批準,總投資3.36億元,其中屬公益性的1.9億元,建成后和“放心糧油”工程體系相匹配,將形成集儲存、運輸、加工、貿易、信息于一體的山西糧油流通新平臺,使糧油流通出現新格局。同時,加大推進糧食物流節(jié)點項目的建設,使全省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成體系協調推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