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杭高速杭州灣大橋堵收費漏洞
2009-3-11 10: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默認最短路徑”計費,電腦顯示320公里路僅走了2、3公里
上海人如果開車游逛杭州灣跨海大橋,然后從滬杭甬高速公路返回上海,不僅不需要支付過橋費,高速公路的過路費也只支付最低價。自杭州灣大橋開通后,這種“默認最短路徑”的計費原則令公路運營商損失慘重,現已推出改革措施。
滬杭甬高速營收流失
杭州灣跨海大橋自2008年5月1日、10月11日分別開通客運、貨運,改變了來往滬浙兩地車輛的通行路徑,大量南北方向的車輛不再繞道杭州,車主節省了運行時間和成本。
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杭州灣跨海大橋及鄰近新建公路對公司轄下2條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和通行費收入帶來了負面影響。2008年1-9 月份,滬杭甬高速公路的日均全程車流量為3.9萬輛,同比下降8.4%;通行費收入達21.47億元,同比下降7.7%。上三高速公路日均全程車流量為2.07萬輛,同比下降4.6%;通行費收入為6.28億元,同比下降3.9%。滬杭甬高速公路屬于優質資產,該公司2007年收入增長30.5%,其中,服務區收入同比增長31.3%,主要受惠于滬杭甬高速公路及上三高速公路車流量的快速增長,以及公司在滬杭甬高速公路新增的長安服務區。
開車3小時只走2、3公里
其實滬杭甬高速公路和杭州灣跨海大橋都是“受害者”,已證實有不少上海和浙江車主,為了順路游覽觀光杭州灣跨海大橋,在滬杭甬高速公路和杭州灣跨海大橋上繞一大圈,不僅不需要支付130元的跨海大橋通行費,連高速公路的過路費也按最低值支付。
記者了解到一個實例:有杭州人駕車駛入滬杭甬高速,經沈海高速寧波段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再從上海一帶繞回滬杭甬高速,3小時行駛了320公里,而電腦顯示該車只是在杭州兩個收費口之間行駛了2、3公里。原來,聯網高速公路收費的依據是“默認最短路徑”,當車主付費時,電腦自動為車主選擇最省錢線路。
公路運營商解釋道,最后收費的道口把收到的通行費交給路網結算中心,由該中心按內部結算原則拆分再分配,使各地、各條高速公路得到相應的份額。在滬杭甬高速和杭州灣大橋屢出怪事之前,各方面基本相安無事。
精確計算模式公平分配
公路運營商提出,業主和車主的利益都需要保護。但增設收費站顯然不合時宜,經相關政府部門協調,浙江與上海等地聯網的高速公路道口正在試用“復合通行卡”,總數10萬張,與人們習慣了的非接觸IC通行卡隨機混合發放,計劃3個月后全部使用新卡。
“復合通行卡”屬于精確計算模式,新卡內置電源,比傳統卡厚6-7倍。與之配套的是安裝在滬杭甬、杭州繞城、乍嘉蘇、杭州灣大橋等交會樞紐處的路徑識別系統,當車輛經過識別系統時,新卡可以自動接收信息,從而使出口處的電腦準確讀取該車的實際路徑。有了這種卡和系統,車輛途經不同線路需支付不一樣的通行費。
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關部人士指出,現在從上海到寧波,經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滬杭甬高速的通行費發生了幾十元的差異。“主要還是有利于將全路網的收入較好地分配給各個業主,以體現公平與合理。”
需要提醒的是,“復合通行卡”制作成本較高,公路運營商將對遺失者索賠工本費70元,而傳統通行卡的工本費為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