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交通運輸企業的代表委員談應對金融危機

2009-3-10 0: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主持人: 
    本報特派記者 林芬 楊光 劉興增 
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中遠集團黨組書記 張富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副董事長 劉錫漢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總裁 陳戌源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 常德傳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港集團董事長 陳洪先 
    全國人大代表、營口港務集團總裁 高寶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紹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集團總經理、國航董事長 孔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運集團總裁 李紹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紀昌 

    主持人:面對仍在繼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國航運業、港口業、航空業、交通建設行業的領軍企業均表現出了沉著的心態和充足的信心。本期話題邀請來自這幾大領域的代表、委員,暢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企業發展。對于企業乃至行業如何走出困境,他們有話要說。 
絕地反擊 打一場翻身仗 
航空企業:兼并收購為雙贏 
    孔棟:如果國民經濟增長能夠實現中央預計的8%,那么我對今年國內航空運輸形勢的判斷還是比較樂觀。 
    國航的基本面是好的,其核心競爭力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并且在2008年還有所提升。我對2009年很有信心,國航將置之死地而后生,絕地反擊。我們會調整一定的營銷策略和服務策略,在競爭中體現優勢,來一場效益“翻身仗”。 
    冬天來了,會凍死人。在航空業高漲時期成立的航空公司有可能會撐不下去。國航會借助這樣的機會,做兼并收購。 
    領先企業兼并收購落后企業,不是以強欺弱,更不是施舍,而是要雙贏。國航會選擇對未來發展具有戰略價值的企業進行兼并收購。目前,國航正在與東星航空洽談收購之事,這需要經歷一段艱苦的談判過程。 
    聯程航線是國航的一大優勢。在全行業中,國航的國際航線最多,北京樞紐做得最好,加入了星空聯盟,這三點為國航今年把通程登機的城市從32個發展到50個左右提供了保障。 
    停飛虧損航線是每個航空公司現在都在考慮的事情。國航不會大規模減調國際航線,因為國航的很多國際航線是有邊際貢獻的;相比之下,國內一些點對點航線嚴重虧損,國航會考慮進行調整。總體而言,國航今年將增加運力,計劃凈增16架飛機。 
    處于行業冬天的企業,首先要保證順利地走出嚴冬,然后再捕捉機會,畢竟現在不是擴張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現金流和資金量的安全。 
航運企業:借助國家政策發力 
    張富生:當前,鑒于國際航運市場深度下跌對國際航運企業帶來的巨大沖擊,隨著航運低谷的持續,會出現國際航運企業的破產倒閉潮,這為我國國有大型航運企業進行低成本的戰略性并購重組提供了重要機遇。 
    面對當今領先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轉型以及“先行者壟斷”的市場競爭格局,我們應當從現代產業組織體系的視角出發,尊重和遵循行業發展和競爭規律,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統一運作的優勢,加快培育上規模、有競爭力、能與跨國巨頭相比的大型企業集團。 
    2007年下半年,美國開始出現次貸危機,中遠集團反應靈敏,立即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研究次貸危機的影響并提出對策,對中遠集團的國外資金提前采取了風險防范措施。2008年,中遠集團的航運、物流、修造船業務都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控制投資,取消了128艘船舶的建造計劃。 
    李紹德:金融風暴還未見底,危機還在蔓延,要做好長期應對準備。作為航運企業,目前考慮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一方面擴大內貿運輸,保障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實施;另一方面加快恢復外貿出口運輸。 
    目前,像中海集團這樣的大型航運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雖然內貿運輸好于外貿運輸,但是卻有量無價。有幸的是,國務院日前出臺了十項調整振興規劃,其中包括物流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這說明國家對現代物流服務業的重視。中海集團也是現代物流服務業中的一分子,會抓住這一機遇,在加大內部結構調整、優化船舶結構、擴大強強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劉錫漢:外運、長航兩個企業進行重組,對應對危機有幫助。目前,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已經開始運行,但重組涉及到戰略、經營、資產、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深層問題,深度整合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其中,應對危機是重組當中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重組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在應對危機方面,化危、尋機兩個方面都要把握好,既要應對危機,又要在保增長保發展中抓住機遇。化危方面,企業必須要把金融危機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程度,對現金流問題要高度關注。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正在考慮發行中期債券,估計發行60億元。同時,企業還必須對市場變化有敏捷的反應,在投資項目上,對于有市場、有條件、可以持續發展的項目,要集中力量,保證盡快完成投資,形成生產經營能力。不能增產增收的項目要堅持“停、緩、下”。此外,資產整合上,要更好地發揮規模經營的效應,爭取資產利用最大化。 
港口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好“過冬” 
    陳戌源:聽到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到十分振奮人心,應對危機的信心大增。在嚴重的危機面前,我們要始終咬住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這個國家戰略目標,不能松懈,不能動搖。 
    目前,上海港提出加快兩個中心建設——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和水水中轉中心(尤其是國際中轉),提升上海港的樞紐港地位。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于航運業低迷,空箱率在15%左右,上海港推出了空箱商務計劃,將堆放在其他港口的空箱調運到上海,延長產業鏈,形成空箱從清洗、運輸、修理、改造的全過程服務。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上海港空箱商務計劃完成60萬箱的規模,今年空箱商務計劃的目標是要發展成為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在水水中轉尤其是國際中轉中心的建設上,上海港今年國際中轉要爭取完成200萬標箱。  
    常德傳:應對危機信心是最重要的,青島港就是在逆境中磨礪出來的。青島港作為國有企業,應該在國民經濟中發揮好支柱作用,越是形勢嚴峻,我們越要勇挑重擔,挺起“國企脊梁”。我們緊密結合港口實際,破除盲目樂觀,破除等待觀望,破除驚慌失措;樹立“三感”(危機感、責任感、緊迫感)意識、機遇意識、大局意識;加強市場、政策、內部研究;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增長指標不動搖,造福職工不動搖”,直面挑戰,應對危機。 
    陳洪先:廣州港對長期合作客戶下調了收費標準,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提高裝卸效率,與船東貨主“抱團取暖”。在經營方式上,著力從傳統的以港口裝卸倉儲為主,向提供綜合物流服務轉變。突出抓營銷和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專門營銷機構設置,加強考核,提高市場占有率;建設物流體系,增加珠三角集裝箱穿梭巴士航線,增開連接內陸腹地的鐵路集裝箱班列。同時,生產沒有以前繁忙,港口正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加大老碼頭改造開發和轉型力度。根據廣州港大型碼頭、專業化碼頭較少的情況,建設糧食等專用碼頭,調整碼頭結構。 
    高寶玉:營口港的前景依然樂觀。港口主要運輸與擴大內需關聯度比較大的貨種,比如電煤、鐵礦石、糧食、成品油、鋼材。別人負增長的時候,我們還略有增長;等別人有增長的時候,我們可能增長比較大一點。按計劃,營口港今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1.7億噸,同比增長13%。 
國家政策、資金兩傾斜 
航空企業:建議出臺民航振興規劃 
    劉紹勇:航空業對擴大國內需求有重要作用,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出現巨額虧損,處境艱難。建議國家出臺“中國民航振興規劃”,給予政策支持;加大對三大航空集團的注資力度,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可不限兩岸空中直航的通航點和航班,滿足市場需求;對廣州、北京、上海等樞紐機場采取延長過境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政策。 
    孔棟:呼吁國家給予稅收優惠和注資。2008年,國航的總收入只比2007年降了0.4%。從今年1月和2月來看,國航的運營非常健康,與去年同期相比,運量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國家應給予優秀的航空企業注資。在當前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的情況下,國家不能救窮,但可以救急、救命。國航是國內最有機會打造成國際最具競爭力的航空企業,是最有可能為國家航空事業添彩的企業。當然,如果沒有注資,我也有信心帶著國航絕地反擊。  
航運和港口企業: 建議國家優惠政策“落地” 
    張富生:建議國家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包括支持利用前不久我國銀監會出臺的商業銀行并購貸款優惠政策等,支持國有大型航運企業擇機并購重組、進一步壯大遠洋運輸船隊,打造我國遠洋運輸的“航空母艦”,以有效應對跨國航運、物流集團的挑戰。 
    陳戌源:建議加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體系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力度,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尤其要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形成以上海港為中心的公路、水路、鐵路集疏運網絡。希望上海市政府加快以外高橋港區為主、連接滬寧和滬杭兩大高速公路的港口集裝箱運輸專用道建設,解決集卡運輸與城市交通混合造成擁堵的問題。 
    高寶玉:行業管理非常重要,可采取非常規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現場監督就很好,只要派工作組檢查各個港口的運輸合同,就知道誰在殺價惡性競爭了,一個季度去一次就行。 
交通建設企業:關注新環境下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周繼昌: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有關部門關注兩個問題。第一,不光是公路加快建設,鐵路投入也很大,原來在公路上的施工隊伍很多到鐵路上去建設,可能會出現施工力量不適應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情況,公路建設質量問題需要高度關注。第二,各地投資熱情相當高,但資金不足,有可能會形成新的“三角債”,要注意防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