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下半年可能再現大規模資本流入流動性 央行一言九鼎

2009-2-7 16: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如果資金仍源源不斷從中國市場逃出,持續數年的資本凈流入是否會就此結束? 
  在一些國外人士看來,由于中國經濟形勢和出口不明朗,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已經出現大規模的資本流出,這種趨勢會延續,并導致中國流動性短缺。 
  但真實情況可能與上述預期相反,雖然去年10月份外匯儲備對貨幣增長的貢獻度開始降低,但從11月份開始,央行就不斷通過操作央票和擴大信貸投放來釋放大量流動性。新年第一個月,國內信貸增長迅速沖破萬億大關。 
  可以預計,短期內中國流動性將處于膠著狀態,一方面,凈資本流出的趨勢可能會繼續;另一方面,央行不斷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工具和鼓勵信貸投放來創造流動性,而后者作用將會遠遠大于前者,也可能會導致下半年更大規模的資本流入中國。 
  這實際上也意味著,中國流動性取決于中國央行的行為而不是凈資本流出。 
  流動性周期結束? 
  外方判斷中國流動性緊縮主要是依據外匯儲備增減做出相應的結論。 
  其邏輯大致是這樣:過去六年,中國經濟出現加強的流動性周期——由于人民幣被預期升值,更多的資金通過貿易及資本賬戶流入中國,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反過來刺激更多資金進入中國。 
  但這一現行即將會結束。數據顯示,中國從去年第四季度就出現大規模的資本流出,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貿易順差為1143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僅增長了404億美元。所以一些研究人士據此判斷:中國去年第四季度已經出現了大量資本流出,對于資本流出規模,一些判斷是在1200-1400億美元,而激進的看法是2400億美元。 
  來自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還表示,這種資本流出趨勢是從去年10月開始并是逐月加大的,所以那些認為中國熱錢出逃的人還預測,未來資本流出中國規模會擴大,中國過去長達六年的資本凈流入周期會結束。 
  但中國很多經濟學家不承認中國流動性周期的概念,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陳炳才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擔任過外匯局資本項目司副司長和湖北省外匯管理局副局長。 
  “熱錢只是一個危機概念,我們流動性并不短缺,”陳炳才說,“現在,一些資本開始流出,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環境到底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而是因為外界的因素影響比較大,很多歐美母公司的資金發生危機了,這些國家的資金不僅不會進入中國,而且會把一部分資金往回撤。”他說。 
  宏源證券(14.94,0.58,4.04%)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也認為外資流動不會影響到中國流動性周期,他認為目前造成外匯儲備增幅減緩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外匯儲備構成中的歐元等非美元資產貶值。二是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把美元外匯資產中的部分長期債券調整成了短期債券,導致了部分美元投資損失。 
  外匯儲備與中國流動性 
  回頭來看,在經濟上升階段,外匯儲備的增加與國內流動性變化的確密切相關。 
  “2001年之前,由于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外匯儲備比較小,應對投機資本沖擊的力量也比較薄弱,大家都預期人民幣匯率仍要貶值,資金不往你這兒走。”陳炳才回憶, 
  資本在2002年以后就加速流入,此時有幾種因素起到關鍵:一是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這在2002年第一季度以后表現日漸明顯;二是中國利率比外面要高,尤其美國9·11事件以后到2003年10月份期間更明顯;第三,從2000年,中國的經濟就開始進入恢復性的增長階段,尤其是2002年以后,經濟增長是開始加速。于是資金開始大量進入。 
  2005年,雖然中國實行了匯率改革,但是由于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外匯儲備仍在急劇增加。從數據上看:2005年外匯儲備增長了2089億美元,2006年增長了2475億美元,2007年增長了4619億美元,2008年增長了4178億美元。 
  由于央行實行了獨特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即除了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余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這導致央行一方面購入大量的外匯儲備,另一方面要在國內發行相應的人民幣,中國的貨幣發行量增幅加快,2004年廣義貨幣M2增長率甚至超過20%。 
  “外匯儲備對國內的流動性有不容小覷的影響。是國內市場新增流動性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房四海說。 
  大量發行貨幣導致國內市場流動性還是擴張,2006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上漲,通脹壓力開始上升,2007年國內各類資產價格大幅飆升,出現了流動性泛濫。 
  但2008年10月,中國突然出現流動性猝死。此時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數據的關系出現逆轉,“今年9月份以后是個急轉點,情況會顛倒了過來。物流的數據順差遠遠大于資金流的數據。原因之一貿易上進口要預付,出口要延收,與以前的貿易行為正好呈相反態勢;原因之二則是直接投資降了,中國自己可能往外投錢增加了速度。”陳炳才說。 
  雖然外匯儲備減少是國內流動性縮減的一個因素,但陳炳才認為去年流動性緊張更多原因是國內商業銀行惜貸導致,而更多的學者專家認為則是國內過緊的貨幣政策的結果,如房四海就認為去年7-8月中國經濟政策沒有進行及時調整是流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央行自控流動性 
  對于未來,更多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流動性取決于中國央行的行為而不是凈資本流出。 
  “未來,主要看整個經濟形勢的變化,但是我覺得整個中國的資本凈流入態勢,估計現在講還是比較穩定吧,今年1季度以后,我估計還會維持一個凈流入的態勢,而且這個態勢可能會加劇。”陳炳才說,因為我們的基本條件沒有變,經濟增長比較高,利潤回報相對國外比較高。 
  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也認為未來中國貿易順差的趨勢會持續。陳炳才進一步從中國出口定單分析:“目前進口的擴大也會刺激國內的經濟增長,如果說中國的經濟真的能夠快速復蘇,那么很多進口會發生,這都會帶來更多的貿易順差。而且,從儲備看,外匯儲備的經營收益,按照3%-4%的國債收益率計算,每個月至少有五六十個億。” 
  更主要的是,資本性流入對中國流動性周期并不起到決定性作用。“即使在外匯數據急劇增加的年份,資本順差都不是很大。”陳炳才說, 
  國金證券(31.32,0.86,2.82%)研究部報告指出,為了應對嚴重衰退,各國已經傾向于將“凱恩斯藥丸”與“貨幣主義藥丸”一起服下,他們認為全球的M2增速將在一、二季度出現明顯回升態勢。在此背景之下,現在,國內央行已經將2009年貨幣增幅制定了17%的目標,而國內信貸增長可能在中國貨幣增長和流動性創造過程中占據主要的作用。 
  “未來中國可以通過放松存款準備金率把錢放出來,央行可以通過這些手段延伸出很多流動性出來。比如去年12月、今年1月份,資金就一下子擴張起來,因為銀行愿意投資政府保障的投資項目。”陳炳才判斷。 
  國內很多研究機構支持上述觀點,如中信證券(23.97,1.06,4.63%)研究部宏觀組就認為,未來中國信貸增長將保持高增長。他們預測,一方面 2009年央行將通過樣票到期等手段調控基礎貨幣投放,估計此數據將達到45000億元。另一方面,由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空間巨大,利率還有操作空間,未來總貸款規模可能達到35.5萬億,快速的信貸增長將相應的增加貨幣增長。 
  所以,西南證高級宏觀分析師董先安已經開始擔心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出現國外資本大量回流中國的問題,“原因有二,一是美國的經濟基本上已經結束了金融恐慌的階段,也是進入了所謂的可預期的衰退;二是中國畢竟還是一塊非常有潛力的市場。”他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