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采購資訊

“中物聯”采購工作取得實質進展

2009-2-6 16: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柴鳳偉
    剛剛過去的一年,因金融風暴的肆虐而顯得格外沉重。在這一形勢下,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抓的采購工作卻在不利的經濟環境中取得了新的進展。那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哪些不足?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委員會主任胡大劍。
    胡大劍告訴記者,2008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采購工作上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擴大了其在我國采購與供應管理領域的社會影響力。
CPM項目扎實推進
    作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負責采購與供應管理的部門,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委員會 (簡稱 “采購委”)近幾年來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攜手合作,不斷深入開展CPM項目在我國的推廣。2008年,采購委進一步完善了CPM項目授權培訓機構管理、教師管理、考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流程,促進了CPM項目在中國規范推廣,并力爭實現CPM向CPSM平穩過渡。
    據了解,注冊采購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項目 (C.P.M.)是全球最早,也是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采購職業認證體系。為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世界級采購與供應管理專業人才需求,中美最權威的采購與供應管理專業協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于2006年正式聯手,共同推出雙語 (中英)版注冊采購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凡通過注冊采購經理認證考試或助理采購經理認證考試者,在符合認證條件的情況下,即可申請獲得由ISM簽發的C.P.M.和A.P.P.證書。
    在采購委的大力推動下,中國注冊采購經理職業資格認證逐漸得到業內相關人士的認可。
    據胡大劍介紹,2008年,CPM項目沿著規范、健康的良好態勢進一步發展。到2008年年底,采購委共發展授權培訓機構11家,覆蓋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在考試管理上,2008年,采購委相繼在北京、上海、深圳、蘇州四地組織了兩次CPM考試,共有633人參加考試,比2007年度人數增長了近3.6倍。參加考試的人員大多是企業的中高級采購經理與主管,尤其以外企和合資企業為多,國內知名大型企業也逐漸增多。比較知名的企業包括:殼牌石油、施奈德電氣、英特爾、西門子等跨國公司,聯想、海爾、寶鋼等國內知名企業,反映了業界對CPM認知度有較大提高。 “從考試成績看,預計2008年度獲得CPM證書的將突破100人大關。”胡大劍說。
    在培訓師資方面,采購委從教師的申請、試講、培訓到評價,建立了比較嚴格的管理制度,保證了CPM授課的質量與水準。2008年共組織了兩次師資評審工作,目前已有正式授權的授課講師22名。
    為推動CPM項目的開展,采購委還在去年底召開了機構總結交流會,深入了解培訓機構的意見,培訓市場發展態勢,為下一步的推廣拓寬了思路。為實現CPM向CPSM平穩過渡,保證中國區CPM項目在協議期限內的良好運作和CPSM的啟動并順利推廣,采購委還與ISM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并專門成立了國際合作工作組,組建了CPSM教材翻譯組。通過這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爭取今年上半年能與ISM就CPSM合作達成最終協議,啟動CPSM的合作推廣。
    “盡管在推進CPM項目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素制約,我們在拓展授權培訓機構方面成績不夠顯著。截止到目前,還只有11家培訓機構。不過,我們已計劃到2009年建立20家培訓機構,在全國主要發達或部分相對發達城市和地區形成培訓網絡。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CPM項目的宣傳力度,樹立CPM項目的品牌和權威。”胡大劍表示。
發布《中國采購發展報告》
    近年來,物流與采購的發展都非常迅速,并呈現出彼此融合成為供應鏈管理的趨勢。我國的 “物流”由于在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第一次確立了其產業地位,從而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但是我國的 “采購”如何發展,至今還缺乏整體的研究和共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作為全國采購領域的行業組織,在推進我國采購現代化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2008年4月,為了推動我國采購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發展,宣傳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先進理念與最佳實踐,加快我國制造業、流通業現代化進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決定組織業界專家、研究機構和企業界精英共同編寫、出版 《中國采購發展報告》,并開展企業采購的重點調查工作。
    2008年8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完成了企業采購抽樣調查,在對抽樣調查結果歸納總結后發現,我國企業對于采購和供應管理的重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69.9%的企業設有獨立的采購部門。年采購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設有專門的采購機構,這些機構大多還承擔著非生產性物資的采購任務。其中,集中式采購機構占60.8%,分散式采購機構占16.5%。這種重視并不是來自于政府等外部力量的推動,反映了我國產業集約化進程和國際市場接軌的需要。
    胡大劍向記者表示: “目前我國企業采購管理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僅有少數企業引入了比較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如設立首席采購官、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應用學習曲線和產品生命周期控制成本等,因此,采購推進工作的艱難可想而知。”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2008年12月1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 《中國采購發展報告 (2008)》。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本采購領域比較系統、全面、權威的研究報告集,內容涵蓋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各個層面。報告中的文章數據較新、覆蓋面較寬、理論指導性較強,體現了權威性。
    “該書是在第一次全國性專業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標志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開始加強采購與供應管理領域的基礎建設工作,努力成為我國采購與供應管理領域的引領者,為推動我國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業內人士指出。
    而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聯合主辦的中美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年會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歡迎。據胡大劍介紹,2008年11月22~23日舉辦的全球采購 (上海)論壇暨第三屆中美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年會吸引了國內外采購業界400多位專業人士。
    “本次年會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暴發、世界經濟處于急劇衰退的形勢下召開的,因而更具有特別的意義”。胡大劍說, “全球金融危機不僅對宏觀經濟層面帶來了沖擊,也對微觀層面、企業乃至采購與供應管理帶來了新的壓力與問題;中國的采購領域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從理論到實踐都在摸索,如何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中國的采購知識體系,特別是在逆境中我國能否抓住機遇建立、完善我國的采購與供應管理體系,推動企業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創新,打造中國企業采購與供應管理的核心競爭力,這些都成為本次年會討論的議題,突顯了其重要意義。”
“跨采會”影響超前
    2008年4月27日,由商務部市場建設司主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承辦的第三屆中國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跨國采購洽談會 (以下簡稱 “跨采會”)在湖北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與前兩屆相比,這屆采購洽談會無論是規模、成果還是社會影響,都有明顯提高。不僅收到了積極的良好的社會效果,也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帶來了聲譽。
    據了解,跨采會是商務部為貫徹中央實施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通過邀請國際著名的跨國零售集團和國內大的流通企業,并組織以中部6省為基礎、東部和西部為補充的國內供應商,為中部企業構筑的一個跨國采購商務運作平臺。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積極組織下,本屆跨采會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績:第一,各地對中博會跨采會的品牌影響逐漸認同,參與度明顯提升。這屆跨采會共有20多個省市組團,744人參加會議,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都是前兩屆所沒有的。第二,中博會跨采會已經具備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有部分海外組織和企業組團參會。湖北省貿促會、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湖北省非洲民間商會分別組織了馬來西亞和莫桑比克的經貿代表團前來參會,此外兩家日本公司也慕名前來參會。第三,跨國零售集團也派出了強大的買手隊伍,20多家跨國零售集團共派出了500多名買手參加洽談會,僅大潤發一家就派出了94名買手。第四,會議成果不斷提高。根據中博會組委會的統計,這次跨國采購洽談會協議采購金額超過26億元,比上屆增長30%,其中現場簽約金額超過10億元。第五,中博會跨采會政策導向功能不斷加強。跨國零售企業積極配合商務部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構建農村現代化流通網絡,拉動農村消費需求增長的政策導向,簽訂有關農產品的采購合同。如沃爾瑪與臍橙供應商和江西臍橙供應基地簽約、家樂福與湖北當地的蔬菜、水果種植企業及農民合作組織簽約等。
    胡大劍強調: “雖然2008年采購委在各方面做了很多務實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中國采購調查體系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最終要形成調查體系、發展報告、采購論壇三者全方位互動的模式,逐步奠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我國采購與供應管理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全球影響力。另外,我們的專家資源一直很豐富,但卻沒能有效的利用起來,今年,我們計劃在現有的專家隊伍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成立采購委專家委員會,建立一個結構合理、能力強大、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全球視野的專家隊伍。同時,進一步完善全國采購與供應鏈經理人俱樂部聯席會議的機制,通過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機制和統一平臺,進行橫向交流和資源整合、共享,共同促進我國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事業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