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浦江物流涌春潮

2009-2-6 16: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云雙
    1月9日,2009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暨第17次中國物流專家論壇在京召開,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處長劉敏做了題為 《2009年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展望與對策》的演講。整個報告不僅富有深度和高度,而且非常務實,引得現場掌聲不斷。在非常時期,上海市區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讓人欣慰,也給其他城市物流業尋找出路帶來了寶貴的借鑒。
成績斐然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2008年1~11月,上海市貨物運輸總量達到7.6億噸,同比增長6.1%;港口吞吐量為5.4億噸,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達2577萬標準箱,居世界第二。在過去的一年,上海市現代物流業保持了規模持續擴大、效益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深水港、外高橋、浦東空港、西北綜合物流園區積極發揮 “海陸空”集體作戰優勢,2008年上海市物流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為13.1%,占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也達到了25.3%,物流發展可謂戰績斐然。
    劉敏強調,2008年,上海市重點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深水港物流園區加快推進洋山保稅港建設,已完成項目三期建設并投入使用,為發展國際中轉物流奠定基礎。外高橋物流園區2008年跨國配送和國際采購以及國際中轉貨值比重已達65%,實現進出區貨值達550億美元,同比增長43.6%。浦東空港物流園區依托機場第三跑道和西貨運區建設,吸引UPS上海國際航空轉運中心項目落戶并建成啟用,大大提升往來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的快遞和大宗貨運處理效率。
    西北綜合物流園區已建成陸上貨運交易中心,擁有80個公路貨運中轉口,300個交易席位,實現了物流交易、城際貨物中轉、城市配送、物流信息一體化運作,使物流市場有了突破發展。“這個項目的意義非同尋常,從有形的載體來講,它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城市間城際物流與城市內物流的分界線,真正體現出道路貨運的優點。”劉敏告訴記者。
推進聯動
    在聯動日益成為一種趨勢的今天,上海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水平正在日益提高。目前,上海已有A級物流企業53家,其中4A級及以上占50.9%,涌現出一批為石化、汽車、醫藥、電子、食品等行業提供專業服務的物流服務品牌。
    在這一基礎上,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日趨緊密。劉敏表示,上海化工區引進專業化物流企業,實施 “物流傳輸一體化”,構建對外交換和內部循環協調的物流體系。化工區物流產業園設立化工產品交易市場,整合區內外物流、進出口代理、商檢、報關和金融等單位,構筑生產、物流、銷售一體化平臺。松江工 業 區 開 展“上海工業區物流信息平臺聯網”試點,推進區內保隆、銳奇等制造企業加強與區外原材料供應商、物流服務商的供應鏈協同,實現企業間訂單管理、庫存管理、資金結算等業務流程信息化,降低企業5%供應鏈管理成本。
    “降低5%的成本就相當于增加5%的利潤,在制造業利潤不斷被攤薄的今天,這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以后我們不難想像,所有的工業區如果都像松江那樣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不但會給物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創造,同時也為工業企業自身的增長贏取了更大空間。”劉敏話語中有些激動。
    與此同時,上海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的企業2008年的經營收入仍有較大幅度增長。如華誼天原物流、北芳物流、新杰物流的經營收入同比增長30%,這樣的消息很讓人振奮。
    “提供一體化物流的企業,營業收入增加了30%左右,這就告訴我們為什么要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體現在哪里。現代,是因為植入了工業鏈的理念,現代是在于它的信息技術應用,在于它的標準化、規范化。今天我們這個會上,更多的是讓我們的物流企業有信心。”劉敏如是說。
    另一方面,區域間的聯動也取得突破性進展。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聯動發展力度不斷加大。據劉敏介紹,蘇浙滬物流牽頭部門聯合支持長三角地區600多家企業成立了現代物流合作聯盟,共同舉辦了首期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高層
    管理人員培訓班,50余
    名高級管理人員參加
    了培訓。上海市物
    流協會、貨代協
    會、交通運輸協
    會、口岸協會
    都與長三角地
    區有關協會建
    立了聯席會議
    制度。上海港與
    寧波港建立了一
    年兩次的高層互訪
    機制,開展戰略合
    作。上海電子口岸平
    臺集聚了長三角地區5萬
    多家工商、物流企業。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運營一年來,已為長三角地區2761家企業提供物流交易服務。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物流企業如何蓄力過冬?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支招: “危機給了中小企業太多可以思考的余地,回到原來最初創辦企業的夢想,客戶的需求才是第一位。”這同樣也給了物流企業一些啟示。冬天過后,能牢牢抓住客戶需求的,必將是“剩”者為王。
    制造業這個冬天也許不會太冷。我們一起過冬吧,物流業表明心跡,并始終陪伴左右。最近,上海電視臺就報道了三集物流集團如何與制造業企業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抱團取暖,共渡難關的事跡。相信這會是一個行業間聯動如何實現雙贏故事的開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劉敏強調, “我們將重點推動制造業物流的專業化發展,研究制定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集團剝離、整合內部物流的政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推動 ‘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建設,用先進典型案例,引導制造業與物流業應對金融危機,立足產業鏈合作,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共同發展;加大招商力度,集聚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提升專業物流基地為產業基地配套服務功能;加快VMI、JIT、GPS、RFID等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物流中的應用,擴大工業區物流信息平臺聯網范圍。”
未來舉措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深入,物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但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下,物流業同樣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而在為物流業環境營造和發展指引方面,上海市政府的工作也更加主動、更加扎實。劉敏說,他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已經就緒。
    買東西可以到商店,選物流到哪里?劉敏表示,他們將建設 “上海物流資源交易中心”,為物流供需方搭建信息交流平臺。這下子,市場和經營者都將有 “歸屬地”了。
    劉敏告訴記者,中國物流資源交易中心將以上海電子口岸平臺和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網絡平臺為載體,加快建設普及物流e網通,推進物流交易信息化。這個平臺將由政府來建設,企業免費使用。
    不久的將來,工商企業、工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物流園區,可以通過 “中國物流資源交易中心”的平臺,開展第三方物流業務招標,還可以通過它與東中西部各省市的緊密合作,實現區域間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
    而在如何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和技術進步與創新上,上海市政府與科研機構也正在積極作為。據劉敏介紹,上海市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研制 《物流中心作業通用規范》、 《物流園區分類與基本要求》等多項國家標準,累計研發現代物流標準達20項;復旦大學AUTO-ID實驗室成為物流國際組織EPCGlobal的惟一國內會員,參與物流信息國際標準ISO18000的制定;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北綜合物流園區已合作建成物流電子標簽演示中心——“未來商店”模型,演繹無收銀臺的 “全數字結賬”;上海電子口岸平臺實現主要口岸單證電子化率達75%,降低企業國際物流環節成本約30%。
    增強口岸物流集散能力,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也是一大建設重點。充分發揮上海在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上的優勢,發展水水聯運、水陸聯運、公鐵聯運、空陸聯運等多式聯運方式,不斷完善口岸通關便利化措施,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和競爭力。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上海市在不斷營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的同時,也在推動周邊的兄弟省市的物流發展。
    危機孕育著生機,挑戰催生了機遇。一系列政策支持,將極大調動企業積極性,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冬天的路我們還在走著,現在的蓄力,就是為了等待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