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礎助推經濟騰飛 新春述評之基礎設施
2009-2-6 2: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振興僑鄉經濟,把江門建設成為廣東重點發展區的排頭兵,珠三角生態型宜居典范城市,電力能源、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文化名城,就必須著力發展大交通、大能源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強化江門的綜合服務功能。近年來,江門以交通能源為重點、重大項目為支撐,突出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臺山電廠一期、濱江大道等效益已經顯現,廣珠輕軌、廣珠鐵路等將在未來兩、三年中建成并發揮效益。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市委、市政府去年年底出臺了一系列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擴大內需措施。如今,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使僑鄉經濟迅速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支撐,有了騰飛的助推器。
【公路 軌道 港口】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顯雛形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推進公路、軌道、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抓好一批交通重大項目的建設,無論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公路改造升級優化,還是市政道路項目改造工程,一系列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都大手筆大氣魄展開,城市交通環境日趨改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去年以來,我市在迎來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的同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全面加快,全市各地掀起了道路建設高潮,一批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佛開高速大修、開平大道主車道工程等相繼完工;江肇高速公路動工;江新、新開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扎實推進……
與此同時,去年以來我市還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快濱江新區建設。濱江新區啟動區征地、規劃、建設資金籌措等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濱江大道路網銜接以及沿線綠化、路燈、交通安全標志等配套設施已經完工,推進了生態型宜居城市建設。
去年我市重視優化提升城市主干道和主出入口道路的功能,改善城市道路景觀。完成了濱江大道雁山出口設計評審工作,促成了省交通廳對環城快速公路的預可評審,江順大橋和西環路隧道建設項目投資人招商工作完滿完成,這些項目的落實,為我市今后的交通發展儲備了一批重大項目。
在港口建設方面,我市去年完成了江門港總體規劃及其環境影響評價的編制。崖門5000噸級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勞龍虎水道整治工程相繼完成。信義玻璃有限公司碼頭岸線申報工作全面加快,新會港二期2個萬噸級泊位碼頭工程進展順利。這些舉措對于打造江門發展臨港產業和物流業,促進外貿進出口,做大做強港口經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軌道交通方面,廣珠輕軌和廣珠鐵路江門段工程進展順利。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全市上下的全力以赴,江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目臻完善,加速江門經濟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
【火電 核電 風電】
僑鄉現代能源產業世人矚目
當前江門的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對于江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江門充分認識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切實發揮海岸線長的臨海優勢,盡早謀劃,突出重點,引來燃煤電站、核電站、風電場等一個接一個的大型電能源項目,逐步形成以火電為基礎,以核電為突破,以風電為特色的現代能源產業,成為江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全亞洲規劃容量最大的燃煤發電廠——廣東國華粵電臺山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臺山電廠)一期工程總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的5臺機組已建成投產,已經完成了該電廠的最終裝機容量900萬千瓦的三分之一。臺山電廠二期工程目前正在推進之中。
核電,這個原本帶些遙遠和神秘色彩的詞匯,已悄然走進僑鄉人的生活。在臺山市赤溪鎮一片優良的海灣內興建的臺山核電站是世界上可規劃容量最大的核電站,其第一期工程已于去年8月26日正式啟動核島負挖,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等領導當天啟動拉桿,宣布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核島負挖開工。按照計劃,臺山核電站一期將于今年啟動主體工程建設,預計2013年底首臺機組將投入商業運行。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風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風能發電以其“環保、節能”的特點日益引起眾多國家的高度重視。除火電、核電之外,更為清潔的臺山川島風電項目一期工程也已于去年開工。這一項目位于臺山市上川島、下川島,場址內山地為主,海拔高度在258至322米之間,四季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影響,是廣東省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前景。
目前,我市電力裝機容量已達355萬千瓦,建成高、中、低壓電網覆蓋全市的電力供應體系,成為珠三角500千伏外環電網和國家西電東送通道的重要一環,有力保障了珠三角電力供應。
【為下一輪大發展打基礎】
近200億元投入基礎設施領域
去年我市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企業所造成的影響,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快、重、準、實”的要求,制定了投資1300億元擴內需、保增長實施意見,推出了5方面共20項的擴大內需計劃,提出今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投入273億元。在五大領域中,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最大投資領域,預計投入近200億元,重點涉及交通和能源領域,利用擴大內需的機遇進一步完善江門投資環境,為下一輪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盡快建立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借“大交通”進一步融入珠三角,我市2009年安排交通重點項目投資26億元,加快推進廣珠鐵路和廣珠城際輕軌江門段的工程建設,加快西部沿海鐵路、南沙鐵路項目工程的前期論證工作。加快推進與港珠澳大橋連接項目前期工程,爭取盡早動工。加快江肇高速公路江門段、江順大橋、鶴南西江大橋等項目建設。加快崖門水道5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新會港二期萬噸級泊位等航道和港口項目建設。
我市能源建設工作長期堅持節約與開發并重,以電源、電網建設為中心,積極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努力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為珠三角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為此能源領域投資作為我市擴大內需20項計劃中的重點,進一步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傳統電源項目方面,加快推進國華臺電二期;新能源項目方面,加快推進臺山核電,促進臺山上川島風電場一、二期主體工程完成,而在日前中央確立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具體措施中,核電就是能源領域拉動內需的方向之一;節能減排方面,爭取雙水發電廠熱電聯供機組項目年內動工建設;落實電源項目出線走廊方面,江門供電局已于去年12月投資9億元用于電網建設,目前各項工程正在加緊建設。此外,我市今年還將加快水利工程建設。
我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了宜居城市建設,進一步改善了我市投資環境。隨著濱江新區啟動區加快建設,不但有效推進生態型宜居城市建設,還將進一步提升江門作為現代化大城市的輻射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推進,有助于我市加快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強對外交通聯系;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地方經濟實力。這些都將為我市下一輪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本報記者 董平)
【案例一】
2008年8月26日,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核島負挖舉行開工儀式,標志著我國首座采用EPR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站進入主體工程開工前的準備階段。臺山核電站位于臺山市赤溪鎮,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廣東省內開工建設的第四座核電站。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將建設兩臺EPR三代核電機組,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
【案例二】
廣珠鐵路江門段于2008年開工,各項目工程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2011年將全線貫通。廣珠鐵路江門段全長79.7公里,以貨運為主,建成后將成為我市一條重要的“物流通道”,大大提高江門與珠海、佛山、廣州之間的貨運能力,并打通珠三角西翼海鐵聯運通道。
【案例三】
自2005年4月開始動工的新會崖門5000噸級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去年年底竣工。整治后的崖門出海航道實現5000噸級海輪全潮通航、1萬噸級海輪乘潮通航。該工程從新會崖門口崖門大橋附近起,向南到珠海市荷包島附近,全長41公里。整治后的航道底寬90米,通航水深7.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