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業生產信息成為生產要素
2009-2-4 17: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我國數字農業技術已覆蓋了農業產業鏈的全過程,應用更加廣泛,效果也更加明顯。豬、奶牛等動物聯合育種網絡平臺和健康養殖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整體提升了畜產品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淡水魚健康養殖網絡管理與疾病輔助診治系統、飼料配方和精準投喂養系統的應用,促進了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農產品(14.42,0.18,1.26%,吧)物流信息管理平臺的應用,有效減少了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失,大幅增加了農產品效益。
在我國許多地方,數字農業技術已開始大面積示范應用。如一些地方采用的時域反射型土壤含水量數字傳感器,降低了灌溉盲目性,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一些地方采用的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系統,既節約了肥料,又降低了化肥對環境的污染;一些地方采用的精量可控機播技術也比傳統的人工播種更能實現作物植株在田間的最佳分布,形成結構合理的高產群。
“我國數字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高農業耕種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改善了生態環境!眹肄r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環境控制部王成博士說。他以土壤含水量傳感器的使用為例,給記者算了筆賬:新疆地區的農業用水如采取傳統的灌溉方式,灌溉用水量達每畝1000立方米左右,但通過進行土壤含水量監測和灌溉管理,每畝每年可平均節約用水100立方米,新疆地區灌溉耕地面積達1500萬畝,如按水費每立方米0.072元計算,則每年可節約水費10800多萬元。
另一方面數字農業技術的應用也推動著我國新型農民的培養。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動漫技術部主任郭新宇博士告訴記者,“我們開發出了一種交互式趣味性新農民培訓產品,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密切聯系農業知識體系與生產實際的情節、輕松愉悅的感受方式進行農業科技示范和農民科技培訓,使廣大農民更愿意接受、容易理解和掌握先進的農田管理技術,強化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的意識,這種寓教于樂的信息化培訓手段廣受農民歡迎,加速了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推廣,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趙春江說,以前談農業信息化,主要是指建設網絡,實現一般農業生產信息的傳播,這只是基礎性的工作。數字農業使信息成為農業生產要素,參與到農業各個環節中,讓農業信息化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今后,我國應進一步加強數字農業技術研究開發和農村信息服務硬件條件建設,在我國不同生態經濟類型和不同農業生產管理類型的地區,對數字農業技術進行集成應用示范,大力推廣應用低成本數字農業技術產品,推動現代農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