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新年糧食工作突出六大重點
2009-2-3 14: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東海縣新年糧食工作重點突出在保持糧食產業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把開拓國內市場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加大投入作為主攻方向,把深改革作為強大動力,把服務三農創優糧食精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強力推行“三五兩具備”工程,按照“強龍頭、抓項目、建園區、創品牌”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快糧食產業化進程,全力培育糧食經濟增長點,努力提升糧食產業化水平,服務新農村建設。
(一)做強糧食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
一是堅持科技創新,做大做強糧食龍頭。推廣實用技術和項目,促進科技與產業結合。加快糧油加工企業創新步伐,實現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糧油精深加工轉變,由資源型向高效利用型轉變。引導企業強化營養、方便、安全和專用產品的開發,大力發展優質新產品。著力發展食品專用小麥粉,營養強化和功能型小麥粉,有地方特色的免淘米、精潔米、營養米、功能米等,加強糧食加工副產品的綜合效益。逐步引進開發米糠油、維生素E、谷維素等多種食用、藥用產品,使產品不斷增值。二是搭建龍頭企業發展平臺,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優化連云港金谷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金穗投資公司融資渠道,同時加強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技院所在產品研發、新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合作。三是加快龍頭企業發展,培育糧食經濟新的增長點。重點建設晶都天潤面粉、天谷米業、恒益糧油、天鵝園米業以及金五食品、不倒翁食品、越秀食品等十大龍頭企業;突出抓好大米、面粉、淀粉、果蔬等糧食產業集群建設,形成年加工量達60萬噸,銷售額達6—8億元,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糧油精深加工產業。當前,首要的是引導和支持出口加型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國內市場;強化融資功能,加大資金回籠力度,全力保持企業的均衡生產,力保不停產,不裁員,與職工一起共克時艱,渡過難關。
(二)加快布局結構調整,加速現代糧食物流業建設
依托我縣糧食資源優勢,交通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優勢,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和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思路,加速構建輻射蘇、魯、皖、豫、滬、浙的大糧食大物流中心,具體計劃為將城區的第一、第二糧庫、糧油檢測所單位資產、土地全部變現或置換,退城進郊,選址建設糧食物流倉庫,糧食展銷市場,糧油檢測中心,糧食經營服務等基礎設施,利用便捷的交通,盡快形成大市場,大物流,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財政扶持,把東海產糧大縣建設成為糧食物流大縣。貫徹全國糧食中長期發展綱要,積極推進現有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及其他社會糧食主體的聯合,兼并和資產重組,科學規劃全縣糧食產業發展布局,重點扶持五家倉儲能力5萬噸以上,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的倉儲、加工能力兩具備企業,在政策、資金、計劃等方面重點扶持,使之成為區域性覆蓋廣,帶動性強的中心骨干企業。
(三)實施基地推動戰略,拉長糧食產業鏈條
緊緊圍繞“實施基地推動戰略,打造優勢產業鏈條,促進新農村建設”這一總體目標開展各項工作,全面實施“緊扣一個主題,辦好一個園區,培育一個集散中心,構建十大種植基地”的產業化戰略。一是建好優質糧油基地,強化糧食資源優勢。進一步支持中農東海生態米產業化協會同中國農科院的合作,著力開發生態稻米生產經營,推進生態米和多功能米生產、加工、銷售的鏈條式經營。支持龍頭企業通過“龍頭+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新品種更新,培育優質稻米和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建立50萬畝高產無公害水稻基地,60萬畝小麥優質基地,在縣內及周邊市縣,建立10萬畝果蔬基地,30萬畝優質山芋基地。二是培育蘇魯集散中心,打造互惠雙贏產業鏈。支持和鼓勵多元主體興建批發市場。以東海大豆批發市場和恒益糧食物流園區為基點,積極培育發展蘇魯糧貿集散中心。
(四)強化購銷體系建設,增強調控能力
第一,及時全面貫徹黨的惠農政策,重點做好小麥最低價收購工作。第二,結合省級中心示范庫建設,大力開展中心糧庫建設,通過自我聯合與政策推動等方式,整合糧食購銷資源,加速購銷大所與小所的兼并組合和連帶經營,加速購銷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的購銷聯動。使東海國家糧食儲備庫、房山、平明等所總量達到5萬噸以上成為全縣的糧食購銷骨干企業。第三,要確立建倉就是發展,聯合就是壯大理念,積極擴大倉容總量。集中資金用三年時間在東部糧食主產區的平明、房山、白塔、駝峰、安峰、黃川、青湖、張灣等8個糧管所庫新建倉容10萬噸以上,使倉容總量超過40萬噸,保證全縣農民55萬噸余糧70%由糧食企業直接收購入庫。第四,優化服務環境。組織上門收購,要求企業增設和延伸收購網點,讓沒有條件的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售糧。第五,發展訂單收購。建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與農民建立產銷關系,落實產銷訂單,兌現購銷合同,不斷提高農民種糧收入。第六,積極爭取各級儲備計劃,在目前3個省儲和3個國儲庫點的基礎上,再爭取3—4個省、國儲資格點,使省國儲倉容達12萬噸。同時做好各級儲備糧計劃爭取工作,爭取使全縣的省國儲糧計劃達10萬噸以上。 (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