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現代化糧食物流的建設
2009-2-28 5: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所謂糧食物流,是指糧食從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到銷售整個過程中的實體運動以及在流通環節的一切增值活動,它涉及糧食的運輸、儲存、裝卸、包裝、加工、配送和信息等一系列環節。我國的糧食物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觀念上和體制上仍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這需要我們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打造現代化的糧食物流體系,提高我國糧食流通效率。
1 世界糧食物流的發展新趨勢
當今世界,國際糧食物流的發展呈現出以下一些新的趨勢。
1.1 糧食物流設施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
現代化的糧食物流要求對傳統物流設施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動化和現代化的水平,使糧食物流的各個環節能夠做到運行順暢。另外,糧食物流設施還應該具備柔性化,能夠迅速隨著市場而變化。
1.2 糧食物流的流通加工技術進一步提升
許多新的加工技術和工藝被運用到糧食的流通加工中來,糧食物流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進一步提升。人們不但對糧食主產品進行更有效的加工,而且對一些糧食副產品甚至廢棄品進行深度開發,大大提高了利潤水平。
1.3 糧食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越來越密切
電子商務促進了糧食交易的增加,而糧食物流又把交易后的糧食送達到客戶手里,為電子商務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本保障。與此同時糧食物流還在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自動化方向轉變,以便更好地滿足電子商務的要求。
1.4 糧食物流中集裝箱運輸的比重不斷上升
集裝箱運輸在糧食物流中雖然所占的比例不大,品種不多,但發展趨勢卻穩步上升,相信不需太長時間,其比例將會與糧食的散裝運輸等量齊觀。
1.5 糧食物流的管理更加專業化
現代糧食物流要求糧食物流管理人員具備較高水平,他們應具有現代物流的經營理念、管理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使用現代物流的各種設施設備,高效地進行現代糧食物流管理。
2 中國糧食物流取得的成果
2.1 糧食物流的現代化設施和設備建設初具規模
我國現代化的糧倉體系已經基本建立,目前共有6萬多個糧倉,其中大約3萬個仍在從事糧食流通工作,倉容高達29364萬噸,有效倉容達到24706萬噸;所需使用的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程度明顯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體系健全,布局合理的糧食加工體系,糧食加工的設備和技術進一步提高,部分糧食加工企業已成長為具備相當規模和實力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2.2 糧食儲存的技術和手段獲得突破
我國的政府和行業管理機關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糧食儲存的技術標準,許多糧食儲存的新技術和新工藝被應用到實踐中去。此外我國還大力推廣電子信息技術和糧倉現代化建設的結合,建設了一批具備信息化、網絡化管理能力的大中型糧倉。
2.3 糧食運輸能力大增
在我國的糧食運輸中,鐵路運輸占了糧食總運量的一半,500公里以上的鐵路運輸能力在2003年超過了1億噸。公路運輸占了糧食總運量的三成,年公路糧食運量達到1.1億~1.2億噸。水路運輸占糧食總運量的二成,在1998—2002年,糧食裝船出港為1999萬~2966萬噸,入港為1816萬~2599萬噸,內河糧食運輸為300萬噸。集裝箱運輸糧食目前所占比例不大,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2.4 糧食加工技術進一步提高,范圍進一步擴大
由于大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糧食加工向專業化和綜合利用方向轉變。例如,稻米加工在營養強化、配置加工、調質、增黏、增香方面的水平比過去明顯提高;小麥加工能夠生產高等級的專用粉和多種變性淀粉;綜合利用產品如米糠產品、高蛋白米粉等越來越多。
2.5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糧食倉儲管理體系
國家糧食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的糧食倉儲的技術規程和規定,指導我國新型倉庫和相關技術設備的推廣和使用。各級糧食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協作,改善了糧食運輸的信息收集、合理調度、安全保障、散裝運輸推廣、人才培養等工作。
3 中國糧食物流存在的弊端
雖然我國在糧食物流的建設上取得了較大成果,但仍存在如下弊端。
3.1 現代糧食物流的觀念有待建立
許多從業人員把糧食物流僅僅看成是糧食的儲運和裝卸等作業,沒有認識到糧食的生產布局、種植結構調整和品種流向也屬于糧食物流,結果是只重視糧食物流的業務表現形式,忽視了糧食物流的前提和基礎。即使是在糧食物流的業務表現上,也只重視單個企業的盈利和合理運作,而忽視了整個社會的資源整合。
3.2 糧食物流的設施設備總體落后
主要表現在糧倉倉容不足,儲運設施設備低效,機械化、自動化輸送水平較低,糧食在物流過程中效率低、損耗大、成本高、利潤少。
3.3 糧食物流技術存在瓶頸
我國的糧食運輸、存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以及信息處理等環節的技術都存在較為明顯的瓶頸。例如,糧食運輸缺乏先進的計量輸送設備、散糧接卸設施、專用運輸工具;糧食倉儲缺乏計算機管理手段、先進的品質檢測方式和生態儲糧方式;糧食加工缺乏糧油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信息建設缺乏適應具體操作的糧食物流信息系統等,這些都阻礙了我國糧食物流的發展。
3.4 糧食物流的宏觀調控缺乏力度
我國在糧食物流的宏觀調控方面還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糧食部門只能在本系統內部的糧源組織和其他一些環節進行協調,對系統外部的環節如鐵路、交通等則無能為力;糧食物流的規章制度與市場經濟現實狀況嚴重脫節;糧食流通市場各自為政,糧食無序流動嚴重;糧食物流設施建設缺乏科學論證和有效管理,等等。
3.5 糧食物流人才嚴重缺乏
現代糧食物流的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先進的物流理念,掌握先進的物流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和設備,精通糧食物流的經營和管理,并且具有國際視角和創新精神。而這些正是我國目前糧食物流的從業人員所嚴重缺乏的。
4 中國糧食物流現代化建設的建議
由于我國的糧食物流存在上述弊端,我們應該借鑒國際糧食物流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中國的糧食物流采取各種措施,使之成為中國糧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4.1 要樹立正確的現代糧食物流觀念
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價值鏈來看待糧食物流,首先要確保糧食生產布局合理,這是糧食物流科學化的基礎;其次要確定合理的糧食流向,這是糧食物流科學化的前提;再次要組織經濟高效的糧食儲運,高附加值高利用率的糧食加工,這是糧食科學化的具體表現;最后還要由政府從宏觀上對糧食物流進行正確調控,這是糧食物流科學化的保障。總之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充分地整合全社會的資源,提高糧食物流的效率。
4.2 要加強糧食物流設施設備的建設
各級政府部門以及企業應進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對物流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和完善配套。如在倉儲方面進行糧情監測、谷物冷卻、環流熏蒸、機械通風等技術設施配套;在運輸方面增加散糧的計重、自動接卸設備和專業運輸工具;在加工方面使用和研發先進的設備,增加糧食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等等。總之要提高我國糧食物流設施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使糧食物流的各個環節能夠無縫銜接。
4.3 要提高糧食物流的技術水平
我們應該借助相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借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對糧食物流技術、物流體系和物流管理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組織科技骨干對糧食的儲存、運輸和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攻關,爭取早日突破我國糧食物流的技術瓶頸,推動我國糧食物流的發展。
4.4 要加強糧食物流的宏觀調控力度
政府應承擔起糧食物流的宏觀調控的職責,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政府應通過合理的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來管理和引導糧食物流向合理方向發展。例如,制定糧食物流的長遠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引導和管理糧食物流的發展;向全社會免費提供糧食物流的相關信息和政策指導;成立專門性的調控機構負責統一協調政策性和經營性兩種糧食物流的組織和運行;協調與論證糧食庫、廠的選址和建設,合理規劃糧食的品種流向等。
4.5 要加速培養糧食物流人才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全社會都應投入到這個工作中去。政府應對人才培養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幫助;高校和科研院所應根據市場的需求狀況培養適用的人才;企業可以進行崗位理論和業務培訓,在必要時可以派遣員工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同時還可以積極地與國外進行廣泛交流,引進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加速我國的糧食物流人才培養進程,早日完成我國糧食物流的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