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鏈危機下的生命拷問
2009-2-26 23: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艾學蛟
對于民營企業,這更是一個資金瓶頸的時代。斷裂的資金鏈上,總是不停演繹著各種版本的傳說,結局卻出奇地相似,喜劇寥寥,悲劇不停,結尾往往蹈著同一個覆轍:曾經風光無限,如今步履維艱甚至轟然倒塌。如果企業因為遭遇資金鏈危機而元氣大傷甚至戛然而止還不足以讓大家震感,而民企老板以生命為資金鏈危機劃句號,足見 “資金鏈危機猛于虎”。
2008年1月15日晚,惠州陳江一臺資企業女老板,因生意上兩次受騙,加上公司經營不善等原因,欠下70余家供應商300萬元債務;接近年關,供應商紛紛上門討債,該企業老板不勝壓力服藥自殺,自殺未遂;
2008年5月24日,51歲的景德鎮市信義房地產開發集團董事長邵和諧在家里上吊身亡。這個曾開發了陶瓷大世界、陶藝山莊等著名的景德鎮樓盤的房產大佬,個人資產達到1.2億人民幣,卻被高利貸所逼自殺身亡;
2008年7月19日,永嘉甌北的浙江云光泵閥制造有限公司老板朱吉光,為葉姓朋友擔保1000多萬元高利貸,因不堪 “債主”輪番逼債,在樂清一家賓館服毒自殺;
2008年8月12日,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亞津在辦公室自殺身亡。這家創建于1989年的企業,曾一度為全國中成藥50強企業,但鄭亞津最終因資金鏈危機而撐不下去……
資金鏈危機已成為民營企業的夢魘,融資無門和盲目擴張的匱乏成為勒在他們脖子上的兩道主要繩索。
商場上講究 “剩者為王”,盡管民企的冬天來了,但只要穿上過冬的棉衣,咬咬牙,熬到春天就能峰回路轉。但很多民營企業卻倒在一輪又一輪的大規模洗牌中,這與民企企業自身的控制力有關,即自不量力的擴大企業規模。把企業看成一個大筐,什么賺錢就把什么往里裝,卻忽略了企業自身是否具備消化多元化、擴張的能力。
如果讓民營企業家用生命為資金鏈的危機買單,這不僅是民營企業家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經濟變革的悲哀。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我們希望政府的保護傘撐得再大一些,貨幣政策再溫和一些,而民營企業自身也在做規模加減法時也變得更為有理、有利、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