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委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實施意見解讀
2009-2-25 0: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日前,我市根據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和省委貫徹中央決定的意見,結合寧德市實際,出臺了《中共寧德市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的意見》,對我市農村改革發展提出了關于經濟發展和公共事業兩大方面的多項發展目標。
創新機制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經營模式:個體經營走向聯合經營
著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大力扶持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鼓勵農戶從個體經營走向聯合經營,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手段,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努力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的各種有效實現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從2009年開始,各縣(市、區)都要扶持和發展一批以農民聯合為主體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供項目、資金、技術、培訓、貸款以及其它方面的服務,幫助其完善生產基地,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現代農業經營方式,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重點扶持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實施“龍頭帶動”工程,加快推進品牌農業發展,力爭到2010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以上,“福建名牌產品”40個以上,“福建著名商標”30個以上。
金融體系: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
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積極推動和發展“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專業市場+農戶”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信貸模式。以訂單和保單等為標的資產,探索開發“信貸+保險”金融服務新產品。加快農村支付體系建設步伐,積極推廣“惠農卡”等農村銀行卡業務。設立農村信貸服務中心,搭建支農平臺。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向金融機構融資。加大支農再貸款額度調劑力度,拓寬支農再貸款使用范圍。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大力開展“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的電子信用檔案,開展信用評級。
探索建立集中統一的農村物權管理服務中心,履行登記、流轉和交易仲裁等職能。探索和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完善農村住房、森林火災、漁工責任、漁船和能繁母豬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政策,擴大水稻種植保險試點范圍,探索開展重點特色農產品和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政策性保險,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經營機制和發展模式,逐步建立多形式經營、多渠道支持的農業保障體系。
社會服務: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
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推進“金農工程”和“三電合一”工程試點縣建設,多渠道整合相關涉農信息資源,健全完善農產品信息服務網絡,創新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服務方式;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建設,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創新發展農產品拍賣、經紀人代理、中遠期交易、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減免運銷環節收費,長期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絡。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專業合作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農業龍頭企業等生產經營服務;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和社有企業改革,加大“新網工程”建設力度。
10年設想規劃農村公共事業
2010年前:實現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目標
為了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寧德市將完善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確保全市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能夠高質量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預計到2010年前,我市將新建7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并實現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目標。為了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我市將盡各種努力擴大建設資金來源,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力爭到2012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農家書屋。加強農村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重點地質遺跡保護。挖掘、弘揚、保護畬族文化,建設畬族文化示范點,設立畬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大力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力爭到2012年與全省同步實現所有建制村建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同時,全面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到2020年全市農村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目標。
2012年前:完成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248個
《意見》中提到,寧德市將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了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著力推進農村中小學學校布局調整,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12年前全市完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248個。我市還將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建立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學生助學金制度,重點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并逐步實行免費,并整合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加快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健全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健全農村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啟動教師教育能力全員培訓工作。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大力推進全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應用工作,努力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
2012年:實現農村客運“村村通”
為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寧德市將在全面完成“農村路網硬化工程”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向上銜接、向下延伸”建設,加快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我市還將大力推進農村客運“村村通”工程,力爭到2012年符合通班車條件的建制村都能通客運班車。大力推進陸島交通碼頭、撤渡建橋以及農村客運站、候車亭等方便群眾出行項目建設,完善農村公路安全附屬設施。
2020年: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100%
為了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寧德市將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重點做好村主干、農村計生對象、農村義務兵和被征地農民的參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100%。我市還將加快制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實施辦法,規范業務管理,做到即征即保,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長機制,及時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救助范圍。同時,我市將建立農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加大農村敬老院建設力度,結合災后重建,對散居的五保對象實行統一建院集中供養,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我市還將完善農村受災群眾救助制度,落實革命“五老”人員、軍烈屬和傷殘病退伍軍人等優撫政策,解決優撫對象的生活、醫療保障及住房等困難問題。(記者 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