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上海商報:市場價是貸款換石油可持續的保證

2009-2-24 1: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了避免付出過高經濟、政治成本,并降低政治性風險,我們這樣的資源短缺國家要獲得長期可持續的海外資源供給,就必須奉行反周期策略。 
  隨著國際初級產品市場進入熊市,手握充裕外匯資產的中國也進入了收獲海外資源的金秋。中鋁195億美元再度投資力拓交易剛剛達成,從2月17日到19日,時隔僅僅兩日,中國又接連與俄羅斯、巴西兩國簽署總計35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這筆交易對各當事國都有多方面的利益,堪稱雙贏之舉。
  對于俄羅斯、巴西這兩個借款國而言,他們能夠獲得的利益是立竿見影的。上百年來,國民儲蓄率不高的巴西一直需要借助外資投入開發本國資源,其國有能源公司Petrobras要開發旗下石油儲量高達800億桶的桑托斯盆地,也必須借助外資;而在可供選擇的外資中,幾乎不附加額外屈辱性政治條件的中資無疑是上選,也有助于實現其外資來源多元化。在目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下,俄羅斯、巴西兩國都遭到了資本外逃、資源企業收入銳減的沖擊。特別是俄羅斯目前受危機沖擊較大,大型企業集團普遍因此前借入巨額外幣債務而陷入困境,資本外逃等正在急劇減少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此時此刻與中國達成巨額交易,250億美元貸款可解其相關企業集團燃眉之急,從長期來看可以得到中國這個巨大、持續增長的市場。
  那么,對于中國來說,我們可以收獲的利益是什么呢?特別是近來俄羅斯與烏克蘭、西歐的輸氣之爭極大地降低了俄羅斯作為能源供應者的可靠性,公眾必然會提出這個問題。除了較好的交易條件、適度分散供應者和相應風險之外,中俄、中巴貸款換石油交易對中國還具有以下好處——
  首先是增強我國能源安全。目前我國大部分進口石油通過海路運輸,而我國海軍尚不足以確保海上運輸線安全。這樣,一旦發生問題,俄羅斯石油管道和哈薩克斯坦石油管道對我國就是性命攸關的,因為這兩條管道能夠比較牢靠地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在平時也能為我們贏得更大的主動權和靈活空間。其次,通過貸款換石油等大項目,我國可以維持和擴大中俄貿易規模,推動外貿多元化,降低對西方國家市場和技術的依賴。第三,危機正在動搖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根基,我國作為美國最大外國債權人,把燙手的外匯儲備通過擴大進口、海外投資(包括貸款)等方式換成其他有用資產,對我國亦屬明智之舉。
  在中俄、中巴兩筆“貸款換石油”交易中,引起公眾疑惑的是對方承諾未來以市場價向中方供應石油的條款。不少人可能認為用市場價在任何地方都能買到貨物,無需額外付出貸款的條件。但即使不考慮在寡頭壟斷且高度政治化的國際石油市場上不能直接套用個人購買消費品的思路,我們也需要看到,在不同供給條件下,所謂“市場價”是不同的。假如我國的供應方沒有貸款,它們就可能無法修建輸油管道和物流體系,而我們面對的市場上的供給又是比較短缺的,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的所謂“市場價”必然是較高的;我國作為買主提供貸款后,賣方可以修建輸油管道和物流體系,我們面對的市場上供給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的“市場價”必然是較低的。
  在政治上,“市場價”條款更是這筆交易可持續的關鍵。我國承認一國對其自然資源的絕對主權,如果我們以貸款為條件,要求對方給予優惠價格供應,很容易在對方國內激起怨恨情緒,認為我們乘人之危剝削他們。這樣的話我們即使簽署優惠價格供應協議,未來也必然會遭到反對而橫生波折。因此,與其要缺乏遠見的“精明”,不如要著眼長遠的妥協。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