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海嘯影響東莞實體經濟海關人士提出發展建議
2009-2-24 1: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黃埔海關統計,1月份東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為5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2.8%,呈現大幅下跌的態勢;比上年12月的跌幅拉大17.5個百分點,自上年10月以來連續第4個月出現下跌。其中出口36.8億美元,下降32.1%;進口18.8億美元,下跌56.3%。剔除今年1月春節放假因素靜態影響,進出口總值、出口值、進口值的跌幅分別為26%、12.1%和43.4%。
一、跌幅為全省各主要外貿地市之最。1月份東莞外貿進出口總值、出口值、進口值在全省各地市中仍列第二,但在外貿總值前10位地市中,東莞的跌幅最大,高于全省跌幅11.7個百分點。
二、加工貿易下跌拖累總體外貿形勢。1月份東莞加工貿易進出口47.5億美元,下跌44%,占東莞外貿總值的85.4%。其中加工貿易出口32.6億美元,下跌34.9%;進口14.9億美元,下跌57.1%。
三、對各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明顯下跌。美國、香港、歐盟仍然是東莞外貿進出口的主要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場,其中對美出口10.8美元,下跌23.5%。
四、國有企業跌勢最猛。1月份東莞國有企業外貿進出口12.9億美元,占東莞外貿進出口的23.2%,下跌53.7%;其中出口7.9億美元,下跌44.6%;進口5億美元,下跌63.2%。此外,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2.3億美元,下跌39.6%;私營企業進出口9.5億美元,下跌3..5%。
五、機電產品領跌出口。1月份東莞出口機電產品25億美元,下跌36%,占1月份外貿出口值的67.9%;出口高新技術產品(范圍與機電產品有交叉)11.4億美元,下跌41.6%。與此同時,傳統大宗商品中的鞋類、箱包出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家具、紡織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則出現明顯下降。
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原料類商品為主。1月份進口機電產品12億美元,下跌56.3%,占進口總值的63.8%;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1.5億美元,下跌57.6%;進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0.8億美元,下跌49.1%;進口廢紙0.5億美元,下跌63.7%。
從1月份東莞外貿數據看,東莞以輕工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使得金融海嘯造成的沖擊明顯有別于省內深圳、廣州等其他外貿大市。外向型制造業在面臨金融海嘯的殺傷時,呈現的是企業實體的死亡,造成的信心、資金及勞動力的損失是短期內不易恢復的。
2008年12月,國家發布了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綱要中,東莞被定位為珠江口東岸地區的節點城市,并提到了要加快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松山湖產業園區發展,提出著力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產品,打造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基地,打響東莞服裝特色產品的要求。針對國家統一戰略規劃,結合東莞外貿現狀,海關提出建議如下:
一、必須堅持制造業立市的特色。作為位于廣州與深圳這兩個中心城市之間的節點城市,東莞在金融、科研力量上不如中心城市,但制造業成本則具有明顯優勢,按照規劃要求,東莞可揚長避短左右逢源,成為深圳、廣州的強大制造業基地,為珠三角東岸的整體發展打造強大的實體制造業基礎。
二、必須保護好傳統制造業,促進傳統制造業進行產業升級。從外貿數據看,面對金融海嘯,一度被視為“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的傳統大宗出口商品所受的沖擊較機電產品低。在金融危機期間,人們收入大幅下降,購買力大幅萎縮,購買力優先傾向生活必需品,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反而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簡單地將傳統制造業視為落后產業是不可取的,“只有落后的企業,沒有落后的產業”,如何幫助傳統制造業做大做強,提升產業質量實現產業升級是東莞在實踐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中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三、必須保持多種經濟成分均衡發展。從外貿數據看,東莞制造業外資獨大的局面(國有外貿經營企業很大程度上也是為外資加工制造企業服務)具有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但研發及經營銷售兩頭在外的產業鏈模式也使得東莞外資制造業經營自主權較小,與國外市場俱榮俱損。其他經濟成分如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雖有長足發展,但絕對值仍然較小。在1月份東莞有進出口記錄的4782家經營單位中,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其他企業僅占749家;其中386家進出口規模在10萬美元以下,占進出口規模10萬美元以下經營單位數量的19.7%。反觀珠三角其他民營經濟成分較大的制造業城市如佛山、中山等地,由于企業自主性較大,在金融海嘯襲來之時,能較好地發揮“船小好調頭”優勢,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減小受到的沖擊。借鑒兄弟城市的發展經驗,大力扶持其他經濟成分的發展,是東莞優化經濟結構、實現整體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