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被列入貿易風險負面觀察名單
2009-2-23 1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全球第五次信用危機蔓延,國際權威信用保險機構科法斯宣布調低22國的貿易風險評級,原本評級為A3的中國未能幸免,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科法斯大中華區副董事總經理方邇國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遺憾地說:原來還寄希望于此次信用危機僅限于發達國家,但現在看來,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也會受到沖擊。 《華夏時報》:將中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科法斯是出于何種依據?
方邇國:我們將中國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中國目前企業欠款出現大幅度的上升,而是因為中國的出口受經濟危機影響很大,我們也注意到企業新接訂單的增長出現了下降。同時,由于中國的主要出口對象國都處于危機之中,我們可以預見中國出口企業的一些大客戶可能會出現付款問題,進而影響中國企業本身的付款表現。
《華夏時報》:中國信用評級的這一負面變動應該作何理解,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是該悲觀還是樂觀呢?
方邇國:從2008年初開始,我們就對部分國家的貿易風險評級進行了調整,目前除了奧地利、荷蘭、瑞典和瑞士的國家貿易風險評級沒有調整以外,其他所有發達國家的評級都被下調了。至于中國,現在僅僅是處于負面觀察之下,總體情況要好一些。
中國現在尚未出現大量企業欠款的現象,但這是可能會出現的一個趨勢。從科法斯其他國家的業務來看,針對中國買家的索賠申請也是有提交的,所以我們會非常密切地關注中國企業發生拖欠付款的情況。
《華夏時報》:我注意到科法斯記錄的全球5次信用危機,你們是怎樣判定當前的第五次信用危機的?
方邇國:從科法斯60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經濟周期出現具有很強的規律性。世界經濟增長率與科法斯企業欠款指數之間也有很強的相關性。經濟增長速度高時,企業欠款指數就比較低,經濟增速低時,就是出現信用危機的時候。我們對信用危機的定義是在短時間內企業出現大量的欠款現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上每5至7年就會出現一次信用危機,我們目前正處于第五次信用危機之中,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引發前四次信用危機的原因分別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經濟衰退和網絡泡沫破滅。
此次危機的震中地帶是美國和西班牙等此前存在嚴重泡沫經濟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泡沫破裂,導致大量的企業欠款出現,隨后迅速擴張到周邊國家。企業之間的貿易影響反映在科法斯全球企業欠款指數上,2008年底和2007年同期相比,全球欠款指數上升了47%。而位于震中區域的泡沫經濟國家,其企業欠款指數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最極端的例子是西班牙,達到了131%,美國和英國分別是66%、64%。
《華夏時報》:你是不是擔心中國貿易風險會進一步惡化?
方邇國:由于此次危機涉及面非常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幸免。對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講,局面非常嚴峻,他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這個國家情況不好,那就去找其他國家的有償付能力的客戶。
我想特別強調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的不同之處。其他的新興經濟體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都出現過波折,有高有低,而中國基本上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最近四五年基本上都是十位數的增長。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中國企業要學會應對這種全新的情況。
《華夏時報》:你能否從中國企業內部因素來分析一下這種風險?
方邇國:根據我們的最新調查,逾期賬款占到銷售額0.5%以上的中國企業總數明顯增加。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企業的客戶出現了財務困難。而造成財務困難的主要原因又有兩個,一是競爭激烈、成本上漲以及缺乏融資渠道,第二個原因就是管理混亂。在過去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時,即使企業沒有練好內功也能保持銷售增長。但眼下在中國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企業就必須先把管理做好,這樣才能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