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南京2009年重點建設兩大智能交通系統

2009-2-23 11: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高速增長,市區道路交通量迅速增加,中心城區路網交通漸趨飽和。昨天,記者從交管部門獲悉,為緩解這一矛盾,今年將重點建設中心區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智能交通誘導服務系統“兩大系統工程”,最遲4月底前,南京老城區將基本實現“智能交通”。 
  4月底前,95個路口實現智能交通

  “每個控制路口都要安裝流量檢測器和聯網型的交通信號智能控制機以及通訊設備,通過檢測器采集控制區域內各路口的通行需求,并通過通訊設備實時傳送到控制系統中,由控制系統按照先進的數學模型計算、優化各路口信號燈的控制模式,從而實現全路網信號燈的統一協調自動控制,提高整個路網的通行效率!”據交管部門介紹,按照這一要求,目前該項智能信號燈控制系統的調試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據悉,南京中心區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一期工程范圍為老城區(城西干道以東,模范馬路以南,廣州路-珠江路以北,太平北路-北京東路-安仁街-中央路一線以西)14平方公里95個信號控制路口。系統建成后,將可實現控制區域內交通信號控制的一體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有效緩解交通擁堵。

  交管部門表示,一期老城區95個信號控制路口的建設,計劃在3月中旬前完成路口檢測器的安裝,4月底前完成通訊設備及系統設備安裝,并開展系統調試,系統開始試運行。而在今年年底前,還將開展二期中心城區(明城墻以內)56平方公里350個信號控制路口的建設準備工作。

  年底前市民可預訂停車位

  “到今年年底,市民出門時,將可以查詢并預訂停車位!”從去年開始,南京交管部門會同同濟大學、南京城際在線等部門,共同研發智能交通誘導服務系統,將為出行市民提供諸多便利。

  據介紹,該系統通過使用包括浮動車(FCD)數據、視頻檢測器數據、微波檢測器數據、線圈檢測器數據、交叉口信號燈控制信息、停車場車位信息、交警管制信息等在內的各種交通信息資源,由智能交通誘導服務系統自動生成交通誘導方案,通過車載終端、交通誘導屏、交通廣播臺、語音信息、互聯網、指路服務站、短信服務等七種方式向交通出行者發布誘導信息。發布的信息包括:道路交通狀態實時顯示、個性化路徑誘導、停車場誘導服務、交警執法信息告知服務、交通事件實時發布。

  目前,南京市智能交通誘導服務系統技術路線已經確定,系統框架已構建完成。6月底前,系統試運行后能向交通參與者提供實時路況信息、交警管制信息、交通事件信息、廣播補充信息、交警執法信息等5大類信息。11月底前,將增加互聯網信息發布方式,并增加提供天氣預報、停車場有無空位等信息。12月底前,系統全部完成,并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6月底,綠波帶有望覆蓋全市

  這個路口是綠燈,下一個路口也是綠燈,這種一路都是綠燈的通行方式俗稱“綠波帶”。據交管部門介紹,綠波帶控制技術已被證明是除區域智能控制技術之外比較科學高效的信號組織方式,對主干道交通、單行線以及潮汐現象顯著的道路尤為適用。設置使用綠波帶,能大大減少機動車停車等待的次數和時間,對提高干道車輛行駛速度和道路通行效率、減少空氣污染效果顯著。

  據悉,目前南京已建成了綠波帶59條,控制438個路口,占路口總數的45.5%。今年,交管部門將對相鄰的綠波帶進行整合,使綠波帶更長,交通更暢。同時加強對平峰期和夜間的綠波帶控制優化,使綠波帶全天候運行,目標是在6月底前建成覆蓋全市的綠波帶控制網絡。

  今年將推電話銀行繳罰款

  除此之外,為方便駕車人繳納罰款,“交通違法自助處理系統”現已實現了工行自助終端、工行網銀、手機短信等三種自助處理方式。自系統建成以來,繳納交通罰款和處理曝光已達40.3萬起。今年將研究推出電話銀行自助處理方式,使駕駛人通過撥打工商銀行95588電話銀行,按語音提示就能方便地處理車輛曝光和繳納交通罰款。而針對目前自助處理時必須輸入16位處罰決定書號碼和電子監控編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很方便的情況,交管將聯合相關部門開發網銀、自助終端通過輸入車牌號碼批量查詢交通違法信息及曝光信息的功能,屆時當事人點擊相應的違法代碼就能完成繳款。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我們盡快予以更正。本站所有技術文章、專業軟件資料僅供技術人員、高校師生學習交流之用,目的旨在促進與提高中國的交通技術水平;用戶獲取后不得用于商業目的,否則,所產生的法律責任本站概不負責。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