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大部門體制改革全面展
2009-2-20 14: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曉明
在大部委成立近一年之后,交通運輸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開始全面推開。近日,交通運輸部向各地交通管理部門印發了 《地方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提出了深化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原則和目標以及優化交通運輸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基本模式。
該報告建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專業管理機構應當劃清職權范圍,政事分開,各司其職,而其內部的組織結構模式,則應主要體現為 “橫向部門制+縱向層級制”的直線職能制,以職能定位為基礎,橫向部門化設置機構,縱向層級化界定權責。政事分開
“政事不分”一向是制約我國交通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交通運輸部也正是針對此綜合建立。
報告認為,深化地方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應該包括:整合交通運輸行政資源,構建大部門體制;轉變行業政府管理職能,優化職能結構;統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專業管理機構改革,優化組織結構;全面推進行業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在大部門體制框架下大力推進政事、政企、政資、政社分開,決策和執行分離,進一步優化職能結構。
而具體的分工情況則是:凡涉及法規政策、標準規范、發展規劃等抽象行政行為的決策職能,應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集中行使;凡涉及直接從事公共服務和行政執法等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職能,原則上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設立專業管理機構分類行使。
曾對大交通體制做過深入研究的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社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林家彬認為,將政府主管部門與管理機構分開,就是將決策層和執行層分開,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腐敗,更有利于各種不同的交通方式統籌協調統一規劃。縱深結合
在政事分開的同時,在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專業管理機構的組織結構模式上,報告建議,應主要體現為“橫向部門制+縱向層級制”的直線職能制,以職能定位為基礎,橫向部門化設置機構,縱向層級化界定權責。
其中,在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中,所謂橫向結構,即為職能整合的大部門制,即在地方三級政府層面推動形成 “一省一廳”、 “一市一局 (委)”、“一縣一局”的組織模式。
三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基本職能對象應該包括:公路、水路交通,城市客運和地鐵、軌道運營,民航機場,地方鐵路 (包括城際輕軌),綜合運輸協調等。
而縱向結構,則為職能錯位的層級制。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職責主要為決策,調度管理,公共關系平臺以及承擔國省道、高速公路、地方航道、地方鐵路建設、養護、管理的事權責任。
而各市(地)縣 (市)等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則負擔上級政府決策的具體執行以及轄區內港口、機場、農村公路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養護、管理和城鄉交通一體化的事權責任。
而在地方交通運輸專業管理機構中,橫向結構應為同類歸并的部門制。報告建議,省級層面可實行 “3+2”的基本模式,即一般設置公路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陸上運輸管理局,選擇設置綜合執法局 (總隊)、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局(站)。
市(地)級層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機構(國省道屬于省級事務委托)、港口管理機構、陸上運輸管理機構 (包括道路運輸、城市客運、地鐵和軌道交通)、機場管理機構為主的基本構架。縣 (市)級層面可形成公路管理機構(農村公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為主的基本構架。
縱向結構則為條塊結合的層級制。公路管理機構對國省道可探索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體制模式,對農村公路可探索實行省與縣之間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
港航管理機構對地方航道、地方海事可探索按流域設置省級垂直管理的體制模式,對港口和水路運輸則適宜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其他專業管理機構大多適宜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體制模式。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員戰略所所長徐麗表示,該報告為各地交通運輸機構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建議,但是由于實際情況不同,各地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該思路進行修訂。例如,有條件的地區可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在公路、水路、城市交通等基礎項目之外,納入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戰備、旅游客運以及口岸、物流協調指導等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