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聯運將成為嘉興經濟“藍色引擎”
2009-2-2 13: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嘉興港托起浙北地區唯一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最大優勢是海河聯運。”市港務管理局局長助理王龍彬如此描述嘉興航運從內河走向海洋的跨越。 今年,總投資18億元的外海3個碼頭和內河8個泊位建設即將啟動,使嘉興港將形成3000萬噸的煤炭年吞吐量;而總投資3.68億元的嘉興內河多用途港區工程項目則將使我市內河集裝箱年運量達到10萬標箱。海河聯運,將成為我市實現海洋經濟強市的“藍色引擎”。
年煤炭吞吐量3000萬噸,昂起海河聯運龍頭
“我們將著力推進全港專業化泊位、公用泊位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港口項目前期進程。”嘉興港區管委會主任王照祥說,今年,嘉興港將在集裝箱吞吐能力10萬標箱/年的基礎上,完成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完成15萬標箱。
加快推進嘉興市杭州灣港務開發有限公司多用途泊位項目、嘉興港獨山港區煤炭中轉項目等10個萬噸級碼頭項目的前期工作成為重中之重。“過去嘉興港是沒有專業化煤炭碼頭的煤港。”王照祥說。
據了解,作為全國內河航運發達地區之一,我市一直擔負著長三角地區煤炭運輸的重任。隨著乍浦港區閘橋改造、獨山港區黃姑塘延伸段開挖等工程逐漸填補了我市水運缺乏海河聯運樞紐的“軟肋”,嘉興港煤炭吞吐量也逐年增長。
據統計,2008年嘉興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930萬噸,占港口貨物吞吐總量的70%,成為拉動嘉興港生產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目前,杭嘉湖紹經濟圈煤炭需求量還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
“獨山煤炭中轉基地項目預計今年就能啟動。”市港務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啟動后,將新建外海3個5萬噸級煤炭專用碼頭、內河8個500噸級泊位,嘉興港將形成3000萬噸/年的煤炭吞吐量,從而極大提升嘉興港的吞吐能力、作業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昂起海河聯運的龍頭。
開辟20萬集裝箱水運通道,減輕外貿成本壓力
“內河多用途港區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減輕企業進出口的成本壓力。”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孫谷良告訴記者,與公路運輸相比,內河集裝箱運輸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以從市區到上海外高橋為例,一個標箱的運費整整少了200元。
據了解,總投資3.68億元的嘉興內河多用途港區工程項目,已于去年9月開工建設。建成后碼頭前沿布置500噸級多用途泊位10個,吞吐能力為250萬噸,其中含集裝箱18萬標準箱。
“碼頭建成后的最大集裝箱吞吐量相當于全市進出口總量的20%至30%。”孫谷良說。據統計,去年我市進出口總值逼近200億美元,每年進出口集裝箱最高達100萬標箱;其中,超過90%通過陸路卡車運輸。
內河多用途碼頭建成后,通過海河聯運,嘉興的集裝箱可直達上海外高橋或大、小洋山港。
“明年內河港口航道和沿海港口建設的投資將分別達2.5億元和7億元。”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嘉興內河港目前擁有碼頭泊位2346個。
如果說,總投資近20億元的外海和內河碼頭建設,推動了嘉興海河連運的高速發展;那么加快濱海開發建設,統籌乍浦、獨山、海鹽三大港區資源要素,則顯示了政府層面實現海洋經濟強市的信心。
正如市委六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加大港口建設力度,推進海河聯運,深化與寧波等周邊大港的配套協作。不斷推進中的海河聯運,將為嘉興經濟發展裝上“藍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