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對外資有長期吸引力,外資大量出逃現象不存在
2009-2-19 19: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月1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08年,我國國際收支仍保持雙順差格局,但總順差由快速增長轉為趨于平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
初步估計,去年全年經常項目順差約44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增幅同比下降約27個百分點;經常項目順差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11%降至10%左右。去年全年外匯形勢有較大起伏,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上半年,外匯資金持續大規模流入,新增外匯儲備2806億美元。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影響,外匯凈流入放緩,新增外匯儲備1372億美元,約為上半年的一半。
在線國際商報訊 記者劉朝霞報道目前,一些跨國公司由于母公司在境外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出現經營困難和資金短缺,將部分屬于外方分配的利潤匯出,并出現少數外商撤資的現象,對此,鄧先宏評價說,與我國國際收支的總規模相比,這種情況出現數量是有限的,不存在外資大量逃出的現象。
鄧先宏認為,外商利潤匯出、撤資,每年都會有。目前匯出分配的利潤可能多一點,撤資稍微多一點,但是總的來看不是什么大問題,利潤匯出和撤資是一種商業行為,符合外匯管理的規定,是正常的合法行為。有些撤資是境外母公司出現了經營困難,抽身回國自保,并不是說他們對中國的市場喪失了信心。
作為一個開放度比較大的經濟體,國際金融環境的惡化對我們肯定會帶來一定影響,對跨境資金流動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它的流向、流速、規模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并影響國際收支狀況。
鄧先宏強調,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市場對外資仍然有長期的吸引力。國際金融市場的惡化,對我國跨境資金可能有影響,但是我們有能力控制這種跨境資金大進大出的局面。
鄧先宏認為,我國有比較完善的外匯管理制度,對貨物進出口實行聯網核查,對包括貿易融資在內的外債有規模管理、登記管理,對個人外匯有總額管理,對外匯賬戶有比較完善的制度。另外,對銀行執行外匯管理規定也有考核辦法。在跨境資金流動的不同環節、不同渠道都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與管理制度相配套,我們有比較完善的管理手段,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國際收支申報統計、貿易進出口聯網核查、個人結售匯、直接投資、外匯賬戶等方面都有現代化的電子管理手段。通過這些電子化系統,既可以了解總量的情況,發現一些趨勢性的問題,也能了解微觀方面每個交易環節的情況,這就為外匯管理檢查提供了非現場管理的手段。
此外,我們還有打擊非法買賣外匯交易的能力,有非現場檢查系統,有與其他監管部門、司法部門的聯合監管、聯合打擊機制,有國際收支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這些都有利于我國防范跨境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