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日美汽車的供應鏈賽局

2009-2-19 19: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經歷了2006年北美市場的慘敗,通用汽車高層顯然害怕豐田把同樣的戰爭復制到中國來。但在中國,比較供應鏈模式的優劣,大家的機會各半。
從2006年底開始,一款代號名為e-car的車型在上海通用南廠秘密籌備生產,這款車型被瓦格納視為在全球向豐田發起挑戰的秘密武器。
“這款車其實就是歐洲的歐寶,”上海通用的資深工程師季光才說。不同之處在于這款車的零部件構成。他指出,e-car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全球采購。如果一個零部件在這個車型中得到認可,那么今后e-car搬到歐洲生產也將采用同一家供應商。“這是通用汽車全球采購模式下的第一款車。”
引人注目的是,e-car90%的零部件來自中國。
這個項目讓上海通用的員工們引以為豪。的確,在北美被豐田打得體無完膚的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卻有著足夠驕傲的資本。
在中國市場,上海通用已經連續5年保持10%左右的市場占有量,穩據市場老大。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成功,并不僅僅是因為早于日系廠商進入市場,也取決于它的“去美國化”發展思路。上海通用表現出來的研發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此前被認為只能在日系車廠中實現。
在籌謀e-car的同時,通用汽車擬訂了一份野心勃勃的五年計劃,希望將上海通用的成功模式推廣到全球各地。
去美國基因
上海通用的成功顯然不是源自于美國的大廠模式。從某種意義上看,上海通用甚至一直在力圖去除來自美國的基因。
“通用汽車的本土化做得不錯,這種本土化,主要是一些零部件的國產化。”一位原福特汽車中國區管理人士說。在德爾福等較早進入中國的供應商的支撐下,上海通用做到了接近80%的國產化,而且具備了一定的研發能力。在該人士看來,正是因為如此,上海通用才開發出了一系列成功的車型。
“比如別克,在美國生產的車型都很難看,而在中國生產的幾款車都是在亞洲和中國開發的,是在大宇的平臺上搞出來的,所以很成功。”
和其他美國廠商一樣,最初上海通用并不太看重本土化和成本控制。“這與一個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關系,比如上海通用,從建廠到現在銷量都很好。本土化和成本問題是從兩三年前凸顯出來的。” 安吉天地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說,該公司為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眾等公司提供物流服務。
2003年之后,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車廠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隨著車型不斷增多,中國的汽車售價以平均每年7%的幅度下降。原來在市場上一枝獨秀的通用汽車開始面臨競爭壓力,其先入優勢逐漸縮小。
日系車廠在實施本土化方面更有心得,尤其是成本控制更為得力。安吉天地公司做過一個調查,美系車廠生產一輛車,比如上海通用,生產線上的平均人數是150人左右,日系車廠只要90人。而上海通用生產控制和物流部副總監徐秋華指出,在利潤率方面,通用汽車做得好的時候是3%多一點,豐田是8%。
“美國人更喜歡降低外部成本,但內部成本難一些,這是來自企業架構的系統性問題。” 安吉天地公司的管理人士說。
其實,上海通用并非沒有意識到成本問題,但這與產業轉移的進度和規模有很大關系。
“有時候一些國產化的零部件成本不見得比進口的低,因為進口的零部件在國外有大規模的生產線,批量大,成本就低。”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當某種車型沒有達到年產20萬輛的規模時,就很難做到國產化率達到80%。
在中國,為了保護民族工業,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一般被要求不低于40%,現在上海通用不同車型的國產化率在60%~80%之間。
在德爾福亞洲區市場部副總經理蔣健看來,2003年是上海通用零部件本土化的一個轉折點。“客戶有了個性化要求,整車廠對時間要求得更緊,我們必須在本地具有研發能力,再拿到北美做研發,時間上就來不及了。”
他舉例說,一套車載音響設備,在美國的研發周期可能是18個月,但在中國只有6到10個月。如果沒有本地的研發能力,德爾福根本接不了中國的項目。
同樣,以精益制造聞名的豐田,在進入中國之初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豐田剛在天津建廠的時候,零部件的進口量相當大。當時要組裝一臺花冠,80%的主要零部件都要從日本進口,拋開運輸成本不說,顧客的等待時間過長是豐田最撓頭的問題。隨著銷售量的增大,這種長線周期的矛盾越來越激化,費用的問題也讓豐田高層坐不住了。
“進口件的價格太貴,大量購買進口件就沒有市場競爭力了。”天津一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管理主管馬洪發說。
不過,隨著整車銷量和產能的同步擴大,豐田的供應商開始陸續在中國設廠,逐步提高了零部件的國產化率。2006年,豐田天津整車廠已經從零部件進口和整車出口,慢慢地轉變為零部件的出口。
產能的提升有利于提高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國產化率的提升又有利于降低成本、快速響應市場,從而進一步提高銷量,拉動產能。在這個聯動的游戲規則下,通用汽車和豐田明顯加快了在中國擴張產能的競賽。
4月底,豐田發動機二廠在天津正式投產。新廠顯然是帶著既定任務誕生的。其制造的80%的發動機,用于供給5月中旬投入量產的天津豐田整車三廠,每月將達到約1.4萬臺。馬洪發介紹說,豐田發動機二廠的發動機主要匹配整車三廠新款的花冠和整車一廠改造后的老花冠等車型。
上海通用也拼命擴大產能。據透露,除了上海通用南廠正擴建新的流水線,沈陽工廠自今年3月起也啟動了擴建項目,GL8公務車的年產量將從目前的5萬臺提高到15萬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