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成品油收儲眾望所歸 今年列入規劃的可能性增大

2009-2-19 16: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9年,成品油很可能作為新的品種進入國儲范圍。 
 
此前,中國的國家石油儲備只有原油一個品種。
有消息稱,正在擬定中的石化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草案提到,建議國家在2009年到2010年逐步進行成品油儲備,其中2009年建議儲備300萬噸、2010年為600萬噸,2011年為1000萬噸。
16日,一位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相關部門與兩大集團在春節前就已開始探討成品油收儲一事,今年列入規劃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這似乎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設想由來已久
“從國際經驗看,成品油收儲近些年來才變成國家戰略儲備的有益補充,原油在各國的國家儲備中一直都是主要品種。”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本報記者稱。
資料顯示,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動工興建戰略石油儲備設施,直到2000年左右才開始考慮將成品油包括在戰略石油儲備內,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一個成品油儲備設施“西北取暖油儲備”。
事實上,成品油儲備比原油儲備的難度更大。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由于成品油比原油更容易燃燒,出于對安全性的考慮,更傾向于儲備原油。”
而中國的情況是,到目前為止,原油儲備能力僅有1000萬噸。二期基地選址已基本完成,總儲量約為2680萬噸,但大部分還未開始建設。1000萬噸相當于7300萬桶,而美國的原油儲備已達7億桶,并已決定要在未來幾年擴大為10億桶。
“中國的石油儲備量最多只夠30天的使用量,而國際通行的安全警戒是要滿足90天。”林伯強認為,中國的原油儲備還亟待加強。
此刻,中國為什么要將成品油納入國儲?
這一建議由誰提出,有兩種說法。
易貿資訊分析師的觀點是,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在資金和儲油設備上均存在難題,因此不太可能主動提出增加成品油儲備,而發改委從幾年前廣州頻頻油荒就曾提到要將成品油列入國儲范圍,這一建議是“自上而下”的。
據悉,一噸成品油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如果按計劃今年收儲300萬噸成品油,意味著每個月儲備有近30萬噸成品油,也即每個月占用資金120億元。這對于金融危機下的兩大集團來說是一筆巨額現金流。
事實上,能源局局長張國寶1月曾撰文稱“中國石化資產負債率在60%以上,現金流非常緊張,下一步已經沒有后續資金完成新的投資計劃。”
但林伯強則認為既為國儲就不會由兩大公司來買單。相反成品油納入國儲,兩大石油集團一定會參與建設,而政府肯定會對參與建設的企業撥款,如此一來,反而會緩解兩大石油公司的現金流問題。
另一個事實是,自去年10月以來,油氣需求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大幅下滑。兩大集團在以往的銷售旺季進入了歷史上少見的銷售寒冬,銷售企業、煉廠堵庫、憋庫現象十分普遍。
東方油氣網鐘健認為,中國的成品油從此開始買方時代,成品油的供給過剩將在1-2年內長期存在。
而另一方面,成品油出口市場也不理想。成品油儲備納入國儲對于兩大集團來說也意味著新的銷售市場。
困難重重
據分析,將成品油納入國儲有兩個選擇:建立新的儲備設施或者租用兩大石油公司的成品油庫。
中石油相關人士稱,如不談漫長的選址過程,僅成品油庫的建設周期就要兩年左右。如果要在今年就開始成品油收儲,租用已有的油庫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但問題在于,兩大石油集團成品油的收儲能力已經堪憂。
據中石油內部人士介紹,蘭州石化成品油庫每7天就要“倒一次庫”,而正常情況倒庫周期應該為15天,成品油庫存能力十分緊張。
蘭州石化的情況在中國的煉油廠系統里普遍存在。“蘭州石化從最早的100萬噸煉能上升到現在的1000萬噸,而油庫建設卻一直沒跟上來,各大煉廠也都面臨同樣的情況。”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對中石油而言,除了各煉廠的油庫之外,銷售體系也有大量成品油儲備設施。比如位于蘭州的西固油庫就有37萬立方米的儲量,但這種中轉油庫難以被國儲利用。“銷售系統的油庫往往關系到幾大銷售區域郵品銷售通路的暢通,如被國家租用,中石油的銷售如何進行難以想象。”上述人士分析。
成品油收儲能力較強的中石化對300萬噸的成品油國儲也相當撓頭。
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稱,中石化方面最多能拿出100萬噸的多余儲量儲備戰略成品油,中石油的多余儲量肯定不及中石化,不知300萬噸的收儲如何完成。
有無可能租用民間儲備設施?
去年年底,200多家民營石油商聯合向發改委請命參與戰略石油儲備。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數據是,民營企業共有2.3億噸規模的油庫處于閑置狀態。
對此,林伯強表示,這一工作,涉及到民營儲備的安全設施夠不夠完善,租用費用如何計算,難度非常大,即便民營企業如愿進入國儲,也需要很長的檢查商談時間,今年恐怕來不及。林伯強一向非常支持國家啟用多方力量,尤其支持民營儲備設施納入國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