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如何變機遇為實力
2009-2-16 14: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以淘汰落后產能、聯合重組、技術改造等為重點,推動鋼鐵產業由大變強。我們認為,振興計劃將解決困擾我國鋼鐵業發展的長期問題,幫助鋼鐵企業度過最艱難的時期,行業享受實質性收益。那么鋼鐵業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實現升級?
實質性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產能過剩、集中度低、資源缺乏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鋼鐵行業。按照2008年6月份粗鋼產量4694萬噸計算,相當于年產粗鋼5.63億噸。下半年首鋼曹妃甸、鞍鋼鲅魚圈、邯鋼新區等一批大項目陸續建成可以投產,2008年底,粗鋼生產能力預計達到6億噸。2009、2010兩年隨著新增項目的陸續投產,預計我國粗鋼產能2010年將達到6.5億噸,過剩1億多噸。產能過剩壓力與日俱增,淘汰落后產能是最直接的選擇,目前主要的政策是再度提高淘汰標準和退出機制。
對于高爐準入的技術標準還是1000立方米以上,但是淘汰標準將從300立方米以下上升到400立方米以下,轉爐和電爐的標準則由20噸提高到30噸。此次淘汰標準的提升,涉及產能將超過1億噸,淘汰標準的提高無疑加快了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對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實際效果將在2010年后逐步顯現。如果未來兩年在新增產能方面加強審批控制,2010年后產能過剩問題或將得到實質性解決。
利于企業創新技改
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是產業振興規劃的重點內容。實踐表明,技術改造具有技術新、投資省、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特點。在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國家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改善產品結構,從而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
此外,據工信部披露,工信部將發布進一步加強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若干意見,明確企業技術改造的方向和重點,設立中央財政用于企業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技改專項資金的具體規模約為150億元,用貸款貼息的辦法,對上市企業、上市企業的項目經過審核以后給予支持。特別是需要進口的高附加值鋼材產品,如高合金管、冷軋板和特厚板等產品,國家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國內生產代替進口,相關企業會直接從政策中受益。
推進企業重組提高集中度
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因此在國際談判中缺乏話語權。同時地區分布比較分散,影響行業整體運行效率。根據我國2007年粗鋼產量情況,前十大鋼鐵集團產量僅占全行業的36.79%,前四大鋼鐵集團產量占比僅為19.99%,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我國鋼鐵工業要想提升競爭能力,獲得持續發展,必須走聯合重組之路,通過優勢企業購并重組落后企業,優勝劣汰,才能在根本上實現我國從鋼鐵大國到鋼鐵強國的轉變。
從目前的并購意向觀察,未來我國將形成6大粗鋼產量超過2000萬噸的鋼鐵集團:河鋼、寶鋼、鞍本、武鋼、山鋼、沙鋼。大規模的并購重組需要大量的貨幣資金,國家通過低息貸款等相應扶持政策將緩解企業現金壓力,推動并購重組速度。
目前很多鋼鐵企業資金壓力較大,雖然處于低成本收購時期,但苦于資金缺乏。通過申請國家低息貸款等方式獲得并購所需的資金,不但可以加快重組進程解決行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也可以降低企業的利息支出,節省公司財務費用。此次規劃的出臺成為我國鋼鐵業并購活動的一個契機,抓住機會做大做強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