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中,傳來報春的信息
2009-2-14 14: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春節過后,記者在我國最大的五金制造業基地之一的浙江永康市采訪了解到,這里的企業節后紛紛恢復開工,招工市場一派熱鬧景象。截至目前,這個擁有近百萬從業人員、上萬家大小企業的“五金之都”,開工率已達到95%以上。當地政府和不少企業負責人對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順利渡過金融危機充滿信心。
要求招工的企業不比往年少
正月初八(2月2日),記者來到永康市聽到此起彼伏的企業開工生產的“開門炮”,在客車西站附近的企業招工市場看到,偌大的市場內外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市場內的10多家職業介紹所和企業臨時設的攤位前,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由于場內擁擠,市場外圍,來招工的中小企業小車和面包車上百輛一溜排開,他們在車前貼出招工廣告,不斷與有意向的求職者洽談,一派熱鬧的招工景象。 今日國內聚焦
第7號職業介紹所負責人邵敏君說:“去年底還以為今年春節過后企業開工不好,沒想到今年要求招工的企業不比往年少,找工的也比往年略多些。”她說,介紹所年初五就開張了,平均每天有30多家企業登記招工,企業提出的每月工資最少在1500元以上,技術較熟練的工人在2500元至3500多元。在市場臨時設攤的浙江忠恒鎖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朱經理說,去年11月企業新上了面向農村市場的中低檔門產品,市場銷售很好,今年計劃增加招收500多名工人。
在招工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登記的吳女士說,年初五市場開張以來,除了場內固定設立的職業介紹所外,每天還有200多家企業申請臨時招工攤位,設攤的企業數與往年差不多,估計今年大多數五金企業都能如期開工。
優勢企業正實現低成本擴張
連日來,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永康企業面對危機,采取了積極轉攻內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國內外新興市場等措施,不少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好轉,并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長期生產出口電動工具產品的永康市正大實業有限公司,去年下半年是企業最困難時期,他們賣掉了礦山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回籠了幾千萬元資金,及時轉攻電動工具主業內銷,目前在10多個城市開辟銷售網點,今年獲得了許多國內訂單,可望保持6個億的銷售目標。生產防盜門的中國·王力集團去年5月開發出立體防盜電動自行車專利產品,投放部分國內市場供不應求,成為新的效益增長點。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同時讓當地一些優勢企業借此實現低成本擴張。中國·王力集團董事長王躍斌說,去年以來他們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吃掉”了4家困難企業,進一步擴充了企業產能,提出2009年實現增長50%的目標。據了解,已有100多家優勢企業收購一批困難企業的資產、品牌甚至控股權,加快了“領軍式”大型集團的培育。
永康市委書記徐建華說,國家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條措施,給永康市重大項目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同時,去年以來,當地政府積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對應危機,保持了永康制造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據了解,2008年,全市制造業投資39.8億元,同比增長21%,全市6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居所在的金華市各縣市首位,企業不斷增強的實力,為2009年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永康市經濟貿易局、市中小企業局局長李興旺介紹說,到正月初十,全市已有80%的企業開工生產,目前,全市企業開工率達到95%以上。
抵御金融危機的“永康辦法”
據介紹,2008年,永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560億元,同比增長18%;外貿出口24億元,同比增長近30%;財政總收入31.39億元,同比增長17%。最近,該市又被浙江省列為3個“經濟創新發展模式”試點縣之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永康市在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和經濟下滑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營造優質發展的小環境。永康市針對五金制造業集群的特點,把與工業生產相關聯的服務業從整個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按照不同的階段即產前、產中、產后的主要環節,大力建設各類普惠性的公共服務平臺,贏得集聚的服務效應。比如,物流中心、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檢測服務中心、會展中心等。
二是面對危機政府及時出手,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永康市建立了“企業風險防范辦公室”,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作為企業轉貸應急資金,幫助當地企業解困。同時在全國最早實施涉企收費項目暫時減半收費政策,并且在全市機關干部中開展“回企業、訪難題”與“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活動。
三是及時轉變扶持重點。永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永根說,多年來政府扶持企業重點在技改,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銷路比技改更重要。去年起永康市把重點轉向扶持企業開拓市場,出臺政策鼓勵自主品牌的企業拓展內銷市場和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并且鼓勵企業參加國內國際展會,搶占和穩固了國內外市場。
四是重視保護量大面廣的協作小廠,分散大企業發展風險。徐建華說,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永康沒有一家大型企業發生資金鏈斷裂,原因是大企業出現資金緊張時,為其配套的大量下游協作小廠可以分解大企業的資金風險。比如永康鐵牛集團有近200家協作小廠,如果臨時遇到1000萬元資金困難,只要協作廠幫助墊資緩沖,平均每家5萬多元,并不影響小廠的生產。同時,永康十分重視在用電、用地和小額資金貸款等方面給協作小廠予以保護和支持,成為抵御金融危機一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