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目標世界一流
2009-2-13 16:0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將京滬高速鐵路建成世界一流高速鐵路是鐵道部的目標。從2008年4月18日京滬高速鐵路正式開工之日起,這個目標就在一步步推進。2009年,京滬高鐵進入工程施工攻堅年,根據目前的施工進展,原定于2012年通車的計劃應提前實現。這條鐵路開通后,上海到北京只要5個小時。
技術全面創新
44項高速鐵路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9項高速鐵路橋梁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全部應用……技術創新是京滬高鐵的第一個標簽。該鐵路全長1318公里,有北京、天津、濟南、蚌埠、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21個客運車站,設計時速為3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為了將京滬高速鐵路打造成為世界一流高速鐵路,鐵道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深入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
借鑒以往鐵路建設的科技創新成果,將其轉化為自身建設所需,成為京滬高鐵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堅持的一大特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京滬高鐵開工建設以來,建設者們認真借鑒京津城際鐵路等客運專線的技術創新成果,充分發揮科研和設計單位、高等院校、施工企業和路內外專家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從多個角度入手,大力開展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對科研項目立項、實施進行統籌安排,確保科研成果得到及時轉化應用;對高速鐵路深水大跨橋梁建造技術、深厚松軟土地基沉降控制技術、無砟軌道制造和鋪設技術等重大技術課題,組織開展了44項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部分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科研成果。此外,鐵道部鼓勵施工單位自主開展施工裝備、施工工藝等項目攻關,堅持科技創新為建設施工服務,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技術保障。
據鐵道部有關人士介紹,建設者們除了借鑒京津城際鐵路等客運專線的技術創新成果外,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Q420qE高強度結構鋼、支撐反力1.8萬噸球型橋梁支座等9項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已經全部應用到大橋建設中,保證了特大跨度橋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橋梁建設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階段性研究成果、樁基試驗研究成果等運用于施工方案優化,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工程投資。
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表示,鐵路部門將繼續大力推進京滬高速鐵路技術創新工作,努力實現我國高速鐵路技術的新突破,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建設我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大力推廣創新成果。
工程質量全優
京滬高速鐵路廣大建設者瞄準世界一流建設目標,堅持一次成優、整體創優、全面達優的質量方針,大力實施精細化管理、全過程控制,為工程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京滬高速鐵路在建設中,始終堅持安全、質量、工期、投資、環保和技術創新 “六位一體”控制目標,充分發揮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在項目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著力實施以管理制度、人員配備、現場管理、過程控制為內容的現場標準化管理。開工建設以來,先后制定完善了20多個行政管理制度、30多個建設管理辦法、10多個施工細則和70多個作業指導書,全面規范了現場管理。
工程質量 “零缺陷”,是京滬高鐵建設者們的一大目標。作為世界高速鐵路史上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建設舉國矚目,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是重中之重。
“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必須具有世界一流的運行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質量、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世界一流的運輸效率和世界一流的運營管理。”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滬高速鐵路要做到主體工程質量 “零缺陷”,充分滿足高速鐵路對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適性的要求,成為經得起運營檢驗、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
京滬高鐵開工以來,各參建單位按照鐵道部印發的 《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質量創優規劃》,認真做好實施工作,確保質量創優目標實現。設計、施工、監理、咨詢單位堅持把最強的技術力量、最好的建設資源投入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形成了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的整體合力。
鐵道部有關人士介紹,為了全方位保證鐵路工程質量,工程建設相關單位認真落實供應商準入制度,構建地材供應主渠道,業務管理委托專業公司承擔,質量檢測委托專業機構負責,對水泥等重點物資供應實行駐廠監造。改進和創新傳統物資設備質量管理手段,對物資設備采購、生產、運輸、檢驗、異議處理、保管、使用等各環節,細化制定質量控制標準,確保了物資質量。
工程建設單位對京滬高鐵的質量保障工作是細致入微的。他們強化質量過程監控,執行 “可追溯”制度,建立全線工程質量責任檔案和隱蔽工程影像檔案,確保每一道工序得到有效監控;對所有施工單位自檢、監理旁站檢查實行簽名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量化質量考核指標和檢查標準,加密檢查抽查頻次,及時發現苗頭性質量問題,專人進行跟蹤監督和整改落實。
2008年,有關部門先后對京滬高速鐵路組織現場檢查50次,完成質量檢驗170多萬項,合格率達100%;檢測橋梁樁基11萬余根、路基CFG樁基4萬余根,全部合格達標。截至目前,京滬高速鐵路全線未發生工程質量安全等級事故,橋梁、隧道、路基實體質量及原材料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帶動區域發展
京滬高鐵自建設以來,眾多人士均看好其對區域經濟的良好帶動作用。這條鐵路不但連接北京、上海兩大直轄市,其途經的山東、天津、南京等省市也盼望著這路高速鐵路的穿梭而過,為其帶來新的經濟亮點。
有關專家認為,京滬高鐵北起環渤海圈,南抵長三角地區,這兩個地方都是我國重要經濟發展圈。這條鐵路的出現,不但可加速兩地人流、物流的涌動,還可以帶動南北兩地經濟的融合,更好地發揮各區域經濟的作用。
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對北京、天津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明顯變化,京滬高鐵亦被寄予此希望。
“京滬高鐵的開建為兩大經濟區的互動打下了基礎,也為山東對接長三角提供了便捷的選擇,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山東經濟學院教授楊公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省由于介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中間的特殊地理位置,具有相對完整的區域經濟體系。京滬高鐵建成之后,長三角和京津冀(包括山東)之間的區域經濟聯動將加速,再加上兩地間貨運能力的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區豐富的資源必然會隨之南下,以滿足長三角經濟發展中對能源的需求缺口。而這種資源南下也將給山東物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同樣,也有專家指出,京滬鐵路開通后,對天津濱海新區的崛起具有較大意義。該專家表示,京滬高鐵有利于擴大北京與上海等大城市的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的服務范圍,增強天津濱海新區的經濟實力。京滬高鐵開通后,必然會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物流發展。
而對于這條鐵路的兩端北京和上海來講,京滬高鐵的作用更是顯著——將大大改善以往京滬兩地客貨混運的局面。京滬高鐵建好后,可以與原先的舊線分別承擔客貨運輸任務,實現真正的“人暢其行,貨暢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