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道外打造新優勢發動引擎助經濟再提速
2009-2-13 1: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道外區工業、商貿物流業、農業、房地產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嚴峻性和復雜性,道外區區長于沐琳信心滿懷。她說,道外區將迎難而上,搶抓機遇,緊緊圍繞保增長、促發展的目標,依托擴大內需戰略,以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優化經濟結構;以項目建設為重點,擴大投資規模;以稅源建設為重點,提高綜合競爭力,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建設繁榮和諧新道外。
發展商貿流通業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于沐琳說,為推動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今年道外區將加快商貿業優化升級。
一是大力推進專業市場提檔升級。制定和完善全區商貿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專業市場和商業網點布局。依托紅旗家具城、禧龍陶瓷市場等大型市場的優勢,引導專業市場提檔升級,引導城區內批發市場逐步向哈東地區轉移,打造我省最大的生產、生活資料集散地。全年力爭實現銷售總額22億元。二是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加快哈東南極物流、禧龍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進程,發展壯大物流產業集群。積極營造有利于物流發展的信息環境和政策環境,提升區域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務水平。全年力爭物流吞吐量達到300萬噸。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南極國際商貿城、地鐵1號線建設及瑪克威地區規范發展為依托,大力引進現代商業業態,打造商貿服務業發展的新格局。加快發展特色旅游業,整合民主鄉和巨源鎮休閑漁業,提升道外區休閑漁業檔次和知名度,加快巨源古城公園、靖江樓、水師營等景點建設。
推進新型工業化優化工業經濟結構
按照“引進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思路,今年,道外區將激活全區要素資源,加快產業調整升級,促進工業集群發展、專業市場集約發展、旅游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新型工業。
一方面培育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積極推進五項重點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大力發展新型建筑材料業,加快亞泰哈水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項目建設,積極引進亞泰集團新組建的黑龍江區域總部;大力發展機械制造業,積極扶持團結鍋爐、紅光鍋爐、松花江鍋爐等企業做強做大;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依托資源優勢引進或新辦一批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形成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業,依托益仁電子等骨干企業,重點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產品科技含量較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企業;大力發展配套服務業,依托區域內藍星集團、大煉油、藥六等重點企業,搞好上下游產品配套,延伸產業鏈,力爭60萬噸稀烴下游產品及中煤龍化集團總部落戶道外區。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業發展。加快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規劃建設紅旗家具加工銷售、團結新型機械制造、神州物流、瑪克威服裝針紡織品加工銷售、南極國際小食品加工銷售、太平陶瓷批發市場、黎華家具加工銷售等有一定規模、有較好的創業輔導服務功能、有較強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小企業創業基地,形成特色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于沐琳說,今年道外區將大力推進精品農業建設。積極開展現代農業示范城項目規劃、征地等工作,爭取早日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城,輻射和帶動該區現代農業發展。推進1000畝圓蔥良種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力爭成為全市示范基地。
同時大力推進畜牧小區建設。堅持農業產業主輔換位,科學規劃養殖產業帶。以民主鄉和巨源鎮為核心,規劃養雞產業帶;以團結鎮和永源鎮為核心,規劃養豬產業帶。加快永源鎮國立種豬場改建和擴建,推廣無公害發酵床養殖生態豬技術,提高畜產品質量。繼續完善鄉鎮防疫體系建設,從源頭保證肉類食品質量安全。此外,大力推進生態村屯建設。實施村屯綠化建設工程、道路綠化工程和庭院綠化工程,重點建設四個綠色達標村屯,營造農村“綠色人居”環境。積極發展農村能源經濟,推廣應用沼氣生態農業模式,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優化農村能源結構。
推進城鄉一體化拓展區域發展空間
按照“西優、中興、東活”的發展方向,道外區將統籌產業調整、居民生活、文化保護等相關因素,積極做好鄉鎮總體規劃及產業布局規劃,為東部地區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推進團結鎮小城鎮試點建設。按照小城鎮建設規劃,總投資將達到50億元,今年要力爭完成4.5億元投資。重點做好團結鎮小城鎮建設和土地掛鉤“兩個試點”工作,按照新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集約化利用,建設新型農民社區,努力打造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的樣板。借勢發展產業園區。以團結鎮小城鎮建設為牽動,加快特色種植園區、食品加工園區、物流園區和新型工業園區等產業板塊規劃建設,使邊遠村屯向中心村、中心鎮靠攏,帶動城鄉結合部開發改造,努力破解項目落地難題。
開展招商引資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今年,道外區還將著眼于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引進大企業大財團和產業升級,加強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國內民營500強、“央字號”企業、上市公司及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工業化項目的對接,努力實現招商引資質量和數量的新突破。
繼續抓好重點項目招商。重點圍繞立區骨干項目建設、沿江經濟帶打造、農業資源開發、龍頭企業進行項目策劃包裝,做實做細商業計劃書,搞好項目的分期規劃和拆分設計,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做好中華巴洛克保護建筑招商工作,加快意大利索爾瑪公司與北京和喬集團洽談整體收購進程,推進古玩城、山東會館、名人蠟像館和劉老根大舞臺等庭院項目。
強化項目的跟蹤服務。為企業和項目落地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全年確保實現國內經濟技術協作項目引資額16.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