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外貿最需提振信心
2009-2-13 1: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進入牛年,外貿沒有牛起來,延續了鼠年的頹勢。
進出口在2008年末雙雙由升轉跌,使得由人民幣升值引發、繼而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蔓延的出口低迷景象清晰地呈現開來。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2.1%,這是1982年以來國際貿易預測的首次負增長,全球如此,占全球貿易量約1/3的中國外貿2009年形勢亦不容樂觀。
2008年11月份后,我國外貿形勢急轉直下,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連續兩個月進、出口雙負增長。為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緩解出口企業困難,國家及時調整外貿政策方向,由“壓順差”改為“保出口”。我國于2008年8月1日、11月1日和12月1日及今年2月4日多次提高了出口退稅率,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今年1月份部分涉及商品出口有所增長。
2009年一季度將是出口最為困難的時段。從各地調研情況看,化工、電子電器、汽車零配件、鋼材在去年同期增長率較高的基礎上,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幅將進一步回落甚至出現下降。服裝、紡織品、鞋類、農產品、家具、機械設備出口預計會保持一定增幅增長,但訂單的周期性決定其一季度增幅將不會太大。集裝箱、輪胎訂單短期內難有大的回升,停產、減產企業一季度尚無恢復生產的計劃。
產業外遷致使我國出口產品優勢削弱。目前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周邊國家的用工成本僅相當于我國的38%。這些國家和地區正在以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擠占我國紡織品的海外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加大了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向其大規模遷移的傾向。當前到柬埔寨投資設廠的中國紡企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國的也近百家。
2008年8月份,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連續77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的記錄就此中止,連續3個月停留在個位數。11月份加工貿易出現逆轉,進出口增速自2002年3月以來首度同時出現下降。今年1月份跌幅進一步加深,加工貿易進出口542億美元,下降33.8%,占同期進出口總值的38.2%。
加工貿易占據了中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加工貿易出口增速下降,必然會減少加工所需進口原材料和設備,也將導致外貿進口增幅同時降低。
近期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和出口退稅上調對出口的拉動作用有限。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緩解加工貿易企業經營壓力,國家于去年11月21日起暫停加工貿易限制類保證金臺帳“實轉”政策。同時,連續出臺了多項扶持企業進出口的政策,四次提高了出口商品的退稅率。但在當前出口商品普遍處于買方市場的情況下,提高出口退稅率雖然能增加部分企業的出口利潤,但是總體上扭轉出口形勢的作用仍然不夠有效,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外商議價提供新的借口。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首先加工貿易進口跌幅大于出口。2008年最后2個月加工貿易單月進口額連創近22個月來的新低,1月份加工貿易出口為386.9億美元,進口為155.1億美元,進口降幅顯著高于出口,預示下一階段加工貿易出口仍將延續下滑態勢,其出口下降將導致我國總體出口“保增長”形勢更為嚴峻。二是實際利用外資增速明顯放緩。外商投資企業是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引進外資對加工貿易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我國吸收外資呈現回落態勢,2008年10月以來實際使用外資連續出現同比負增長。12月當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5.73%,預示著以外商投資為主的加工貿易增速會進一步放緩。
進口價格降低也是拖累外貿總額下滑的重要因素。進入2009年以來,企業普遍反映主要進口商品數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進口價格明顯下降。記者在采訪益佳海業時獲知,該公司2008年1月份進口原油10.4億噸,單價為USD299/MT,而今年前十天企業進口約6億噸,增長80%,進口單價下降到USD157/MT,下降了47.5%。
進口商品單價同比下降趨勢將在上半年進一步延續。受國際原材料價格下降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外部因素及大宗原材料進口占比較大自身因素影響,加上電子電器、塑料、儀器儀表、集成電路等加工貿易進口商品隨國家政策的逐步寬松,進口與出口增幅趨于一致因素,預計二季度以后,進口將逐步恢復。
近期中美雙邊貿易摩擦接連不斷,中美雙邊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明顯增多。當前,確保我國對美出口貿易穩定健康發展,對于防范我國出口繼續減速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深入,直接影響了全球消費者的信心,已引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的不足必然會對我國企業的出口形成長期的壓力。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必須加大扶持外貿行業的政策力度,這也是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